《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

时间: 2025-02-04 15:28:58

识君春未半,意欲住经秋。

见酒连诗句,逢花跋马头。

别来唯独宿,梦里尚同游。

所在求飧过,无因离得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
朱庆馀 〔唐代〕

识君春未半,意欲住经秋。
见酒连诗句,逢花跋马头。
别来唯独宿,梦里尚同游。
所在求飧过,无因离得愁。

白话文翻译:

我认识你时春天还未过半,真想与你一起度过整个秋天。
看到酒杯和诗句交融,遇到花儿时骑马而过。
自从离别后只在梦中相聚,梦里我们仍在一起游玩。
我到处寻觅美味的饭菜,却无缘摆脱离别的愁苦。

注释:

  • 识君:认识你,指的是和朋友的相识。
  • 春未半:春天还未过一半,暗示时间的流逝。
  • 意欲住经秋:希望能够一起度过整个秋天。
  • 见酒连诗句:见到酒时想起了诗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逢花跋马头:遇到花的时候骑马而过,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在的场景。
  • 唯独宿:独自一人入睡,表达了孤独感。
  • 梦里尚同游:在梦中我们依然能够一起游玩,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 求飧过:寻觅美味的饭菜,反映了对生活的追求。
  • 无因离得愁:无法摆脱离别的忧愁,结尾强调了对离别的伤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朱庆馀,唐代诗人,字璆,号青原,晚唐时期的诗人,以其抒情诗著称,擅长描写友情与离愁。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对友人思念之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友情和离别的关注。

诗歌鉴赏:

朱庆馀的《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是一首深情的抒情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开头两句,诗人以“春未半”来引入,表达了对尚未过去的春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秋天的期待。接着,诗人通过“见酒连诗句,逢花跋马头”的描写,生动展示了与友人一起游玩的快乐场景,流露出对友情的珍重和向往。随着诗歌的发展,情感逐渐转向离别的愁苦,特别是“梦里尚同游”这句,既表现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透露出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最后一句“无因离得愁”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离别带来的无尽愁苦。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深刻认识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诗人回忆与友人的相识,感叹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未来的期盼。
    • 第二联:描绘了与友人共同赏酒吟诗的美好时光,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第三联: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感,梦中重聚的幻想是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 第四联:尽管寻觅美味,内心却无法摆脱离别的愁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见酒连诗句,逢花跋马头”,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梦境的描绘,隐喻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拟人:将友人比作春秋的变换,赋予了时间以情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惜与思念,表现了在离别后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唐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 春与秋:象征着生命的轮回,春天代表着希望与生机,秋天则暗示着成熟与离别的忧伤。
  • 酒与诗: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友谊的交流。
  • 花与马:描绘了自然之美与自由的生活状态,象征着逍遥自在的友谊。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春未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珍惜
      • B. 对秋天的期待
      • C. 对冬天的厌恶
      • D. 对夏天的留恋
    2. 在第二联中,诗人提到的“酒”和“诗”反映了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友谊的欢乐
      • C. 自然的美好
      • D. 离别的痛苦
    3. 最后一句“无因离得愁”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离别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孤独与对友的思念,但更侧重于酒与月的意象,而朱庆馀则更注重于友谊的回忆与离愁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