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殿院高侍御》

时间: 2025-01-27 03:53:09

黄梅雨细羃长洲,柳密花疏水慢流。

钓艇正寻逋客去,绣衣方结少年游。

风前不肯看垂手,灯下还应惜裹头。

一夜自怜无羽翼,独当何逊滴阶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梅雨细羃长洲,柳密花疏水慢流。
钓艇正寻逋客去,绣衣方结少年游。
风前不肯看垂手,灯下还应惜裹头。
一夜自怜无羽翼,独当何逊滴阶愁。

白话文翻译:

黄梅时节细雨绵绵,长洲上的柳树繁密、花朵稀疏,水流缓慢。
小船正在寻找那些归隐的客人,绣衣正为年轻的游子而结。
在风前不愿意垂手观看,灯下却还应珍惜裹头的时刻。
一夜之间自怜没有羽翼,独自承受这些滴落的愁绪。

注释:

  • 黄梅:指的是农历四月,通常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 :形容细雨。
  • 逋客:隐士,指那些归隐山林的人。
  • 绣衣:指年轻人穿的绣花衣服,象征青春。
  • 垂手:手臂垂下,表示懒散或无意。
  • 裹头:指裹着头发,可能表示对生活的惆怅。
  • 羽翼:比喻能力或自由,表达一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
  • 滴阶愁:指雨水滴落在台阶上,象征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约800-约860),唐代诗人,字子游,号东篱,晚唐时期的人物,因生活境遇多次游历,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梅时节,诗人可能身处某个幽静的水边,借景抒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青春的怀念与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梅时节的情景,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头的“黄梅雨细羃长洲”,通过细雨和长洲的结合,传递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而柳密花疏则折射出生活的繁杂与疏离。接下来的“钓艇正寻逋客去”,诗人以小船寻觅隐士的意象,表达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

在风中不愿意垂手的姿态,似乎是对外界的不屑一顾,而在灯下却又忍不住珍惜这短暂的时光,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深刻体现了人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句“一夜自怜无羽翼”,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自怜,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融合了细腻的自然描写与真挚的情感流露,显示了吴融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梅雨细羃长洲:描绘梅雨时节,细雨轻柔洒落,长洲上的景色模糊而美丽。
  2. 柳密花疏水慢流:柳树繁密,花朵稀疏,水流缓慢,展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之美。
  3. 钓艇正寻逋客去:小船在寻找归隐的客人,传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绣衣方结少年游:绣花衣服为年轻人所穿,象征青春的活力与浪漫。
  5. 风前不肯看垂手:在风中不愿意放松,表现出一种倔强和不屈的态度。
  6. 灯下还应惜裹头:在灯下珍惜着短暂的时光,暗示对生活的珍惜和内心的柔情。
  7. 一夜自怜无羽翼:夜晚里自怜无依无靠,感受到孤独与无助。
  8. 独当何逊滴阶愁:独自承受滴水带来的愁苦,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比作细丝,表达轻柔的感觉。
  • 拟人:通过“柳密花疏”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钓艇正寻逋客去,绣衣方结少年游”,平衡句式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青春与孤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黄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又带有忧郁的气息。
  • 柳树:常被视为柔弱与离别的象征,传达出一种哀愁。
  • 钓艇:象征隐逸与自由,表达对无拘束生活的向往。
  • 灯下:象征思考与回忆,暗示对过去的珍惜。
  • 羽翼:象征能力与自由,表达内心的无助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梅雨细羃长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钓艇正寻逋客去”中的“逋客”指的是?

    • A. 渔夫
    • B. 诗人
    • C. 隐士
    • D. 游客
  3. 诗中提到的“羽翼”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与能力
    • B. 爱情
    • C. 财富
    • D. 名声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吴融的《寄殿院高侍御》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与思乡之情,但吴融更注重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通过对月光的描绘传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