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

时间: 2025-02-04 15:46:53

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伴愁无色烟犹在,

替恨成啼露未晞。

若逐水流应万里,莫因风起便孤飞。

楚郊千树秋声急,日暮纷纷惹客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伴愁无色烟犹在,替恨成啼露未晞。
若逐水流应万里,莫因风起便孤飞。
楚郊千树秋声急,日暮纷纷惹客衣。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影子轻轻飘来,绿色的影子却显得微弱,离开森林的我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愁苦无形的烟雾依旧在,替代我的恨意的泪水尚未干。
如果我随水流漂泊,应该可以万里远行,不要因为风起而孤独飞翔。
楚地的郊外,千树在秋声中急促地响起,黄昏时分,纷飞的落叶惹动了我的衣襟。

注释:

  • 红影:指红色的树叶或其他事物的影子,表现出秋天的景象。
  • 翠影:指绿色的影子,可能是指常青树或其他植物的影子。
  • 一辞:离开,告别。
  • 伴愁无色烟:愁苦的感觉如同无形的烟雾一样缭绕着我。
  • 替恨成啼露未晞:把恨意化为眼泪,泪水尚未干。
  • 若逐水流应万里:如果随水而流,应该可以漂泊到很远的地方。
  • 莫因风起便孤飞:不要因为风起而孤独地飞翔。
  • 楚郊:楚地的郊外,指的是当时的楚国区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秀丽、意境深远著称,常常反映自然景观与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创作背景:

《叶落》创作于秋季,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景象中对离别、孤独和内心愁苦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叶落》以秋叶的落下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诗的开头以“红影飘来翠影微”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红叶与绿叶相伴,生动地展现了季节的变换。在这个背景下,诗人感到自己与自然的情感共鸣,但又不知归属,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伴愁无色烟犹在,替恨成啼露未晞”,通过无色的烟和滴落的泪水,传达了诗人心中的愁苦和未尽的情感。接着“若逐水流应万里”,诗人思考着随水漂流的可能性,暗示着对自由与逃避的渴望。然而,“莫因风起便孤飞”则警示自己,不要因为外界的变动而迷失自我,体现了一种内心的挣扎与自省。

最后两句“楚郊千树秋声急,日暮纷纷惹客衣”再次把情景拉回现实,千树的秋声与黄昏的落叶使诗人倍感孤独,衣襟被纷飞的落叶惹动,象征着内心的波动与不安。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刻地映射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唐诗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红色和绿色的影子在秋日中交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诗人的心境。
  •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苦,以及对归属的渴望。
  • 第三句:无形的愁苦如烟般缭绕,代替恨意的泪水依旧未干,表现了深重的情感。
  • 第四句:思考漂泊的可能,却又意识到孤独飞翔的无奈。
  • 第五、六句:描绘秋天的急促与黄昏的落叶,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叹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无形的烟,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自然现象(如秋声)传达诗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如“红影飘来翠影微”,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离别和内心愁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影:象征秋天的美丽与萧瑟。
  • 翠影:代表生命的坚持与对故乡的思念。
  • 水流:象征流逝的时间与漂泊的命运。
  • 秋声:暗示孤独与时间的推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影飘来翠影微”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冬天的寒冷
    B. 秋天的景色
    C. 春天的花朵

  2. “伴愁无色烟犹在”中“无色烟”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愁苦
    C. 雾霭

  3. 诗中提到的“楚郊”是指哪个地区?
    A. 现在的湖北省
    B. 现在的江苏省
    C. 现在的湖南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孤独和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亲人思念的深情描写。

诗词对比:

  • 《叶落》与《秋夕》:两首诗都表现了秋天的孤寂与思念,但《叶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内省,而《秋夕》则更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