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

时间: 2025-04-28 23:00:20

千年茯菟带龙鳞,太华峰头得最珍。

金鼎晓煎云漾粉,

玉瓯寒贮露含津。

南宫已借征诗客,内署今还托谏臣。

飞檄愈风知妙手,也须分药救漳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年茯菟带龙鳞,太华峰头得最珍。
金鼎晓煎云漾粉,玉瓯寒贮露含津。
南宫已借征诗客,内署今还托谏臣。
飞檄愈风知妙手,也须分药救漳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千年茯苓,其根部如龙鳞般珍贵,生长在太华山的峰顶,是最为珍稀的药材。晨曦中金鼎熬煮着药材,药粉随云彩轻荡;而在寒冷的玉瓯中,凝聚着露水的甘甜。南宫已经借用了诗人来征求诗句,而内署(即政府)如今也寄托于谏议大臣之上。飞檄(急信)如同春风般传递着妙手良方,但也需要分药来拯救漳水之滨的百姓。

注释:

  • 茯苓:一种药用真菌,常用于中药,认为能健脾利湿。
  • 龙鳞:形容茯苓的外观,似龙的鳞片,寓意珍贵。
  • 金鼎:古代煮药的器具,象征制作良药的工艺。
  • 南宫:指南宫的诗人,历史上有南宫适等人。
  • 飞檄:古代用来快速传递消息的文书,象征紧急的呼唤。
  • 漳滨:指漳河沿岸,象征需要救助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字子华,唐代诗人,擅长律诗和绝句,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语言清新,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吴融生病期间,他借茯苓之药寄托自己对健康的期盼,并寄信给李谏议,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对治病良方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茯苓这一药材,表达了诗人对健康的期望和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描绘了茯苓的珍贵与生长环境,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神奇。随后,诗中以“金鼎”和“玉瓯”象征药材的制备过程,展现了古代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接下来提到的南宫和内署,反映了诗人与社会的关联,显示出政治与诗歌的交融。最后两句则以飞檄传递急信,强化了诗人对健康的迫切关注和对友人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社会关怀,体现了吴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年茯苓带龙鳞:茯苓生长千年,外观如龙鳞般珍稀,象征药材的珍贵。
  2. 太华峰头得最珍:太华山是其生长的地方,强调其独特性。
  3. 金鼎晓煎云漾粉:晨曦中,金鼎煎药,药粉轻轻荡漾,生动描绘了制药的场景。
  4. 玉瓯寒贮露含津:形象地描绘了玉瓯中储存的露水,带有清凉甘甜的感觉。
  5. 南宫已借征诗客:提到南宫借助诗人之名,显示其文化交流。
  6. 内署今还托谏臣:表达对内政的关心与寄托。
  7. 飞檄愈风知妙手:急信如春风般迅速,暗指良方与医者的高明。
  8. 也须分药救漳滨:强调药方的必要性,关心漳滨地区的百姓。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如“龙鳞”)、对仗(如“金鼎晓煎”与“玉瓯寒贮”)、象征(如“飞檄”)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味和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健康的渴望、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社会的关怀,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茯苓:象征健康与长寿。
  2. 金鼎:象征医药的智慧和工艺。
  3. 玉瓯:象征纯净与美好,寓意药物的珍贵。
  4. 飞檄:象征信息的快速与紧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茯苓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健康
    • C. 权力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金鼎”是用来____的。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南宫”是指一位诗人。 (对/错)

答案

  1. B
  2. 煎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吴融与杜甫的作品,吴融的诗更加关注个人情感,而杜甫则关注国家与民生,体现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