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岐下题西湖》
时间: 2025-02-04 15:3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夏迎秋几醉来,不堪行色被蝉催。身随渭水看归远,梦挂秦云约自回。雨细若为抛钓艇,月明谁复上歌台。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一杯。
白话文翻译:
送走夏天,迎接秋天,几次饮酒都醉了,行色匆匆,被蝉声催促。我的身影随着渭水看去,归家的路遥远,梦境中挂着秦地的云彩,约定自己会回去。细雨如丝,似乎在为我抛下钓船,明月高照,谁还会再登歌台?千波万浪在西风中翻滚,更为那红色荷花,举起一杯美酒。
注释:
- 行色:匆忙的样子。
- 蝉催:指蝉鸣声催促人们赶路。
- 渭水:指渭河,代表返回的方向。
- 秦云:指秦地的云彩,常用来象征故乡。
- 抛钓艇:细雨飘洒,像是在抛弃钓鱼的船只。
- 歌台:古时唱歌的地方,象征欢乐与聚会。
- 红蕖:指红色的荷花,象征美好和清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性情洒脱,擅长写景抒情,其诗常以清新自然见长,作品多流传于后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夏秋交替之际,诗人借此时节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乡的向往。
诗歌鉴赏:
《离岐下题西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夏秋交替的景色,表达对时光的感怀与对故乡的思念。首句“送夏迎秋几醉来”即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夏天的炎热渐渐退去,秋天的凉爽悄然来临,诗人似乎是在饮酒作乐中感受到季节的变迁。接着“身随渭水看归远,梦挂秦云约自回”的描写中,渭水与秦云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渭水象征着归途,秦云则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心中满是对故土的眷恋。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雨、明月与歌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细雨如丝,渔舟抛弃,仿佛在诉说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无奈与怀念。而月明之下,歌台上似乎再没有人唱歌,宁静的夜晚更显得孤寂。最后一句“更为红蕖把一杯”,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红蕖象征着美好,举杯共饮则是一种欢庆与怀念的结合,暗示着即使时光流转,心中仍存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为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是一首颇具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送夏迎秋几醉来:表达了时光的流逝,诗人因酒醉而感受到夏秋的交替。
- 不堪行色被蝉催:行色匆匆被蝉鸣所催促,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焦虑。
- 身随渭水看归远:身心随渭水流动,映衬出归乡路途的遥远。
- 梦挂秦云约自回:梦中挂念故乡,暗示归乡的期盼。
- 雨细若为抛钓艇:细雨似乎在抛弃钓艇,表现出自然的静谧与孤独。
- 月明谁复上歌台:明月下无人再唱歌,暗示欢乐已去。
- 千波万浪西风急:描绘西风催动波浪,象征时光的急促与变幻。
- 更为红蕖把一杯:以红蕖举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细若为抛钓艇”,将细雨比作抛弃的钓艇,增添了意境。
- 拟人:诗中细雨、明月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送夏迎秋”,形成了和谐的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夏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渭水:象征归乡之路,承载着思乡情。
- 秦云:象征故乡,寄托对往昔的怀念。
- 红蕖:象征美好与纯洁,代表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蝉催”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蝉鸣声
- C. 诗人的心情
- 答案:B
-
“雨细若为抛钓艇”中的“抛钓艇”指的是什么?
- A. 渔夫
- B. 细雨
- C. 钓鱼的船
- 答案:C
-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
- A. 渭水和秦云
- B. 明月和歌台
- C. 红蕖和细雨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使用了月亮作为意象,营造了浓厚的思乡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描绘兄弟情谊,展现了对亲人的怀念,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