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时间: 2025-01-27 03:5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书
作者: 吴融 〔唐代〕
青牛关畔寄孤村,
山当屏风石当门。
芳树绿阴连蔽芾,
长河飞浪接昆仑。
苔田绿后蛙争聚,
麦垄黄时雀更喧。
只此无心便无事,
避人何必武陵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牛关旁边一处偏僻的村庄,四周有巍峨的山峦和巍峨的石头像屏风和大门。芳香的树木在绿色的阴影下交错生长,长河的波浪与昆仑山遥相呼应。绿苔覆盖的田地上,青蛙争相聚集;麦垄上,金黄的麦子里,小鸟在鸣叫。只要心无挂碍,便没有烦恼,何必去追寻那武陵源的隐逸呢?
注释:
- 青牛关:地名,指青牛关的地方,可能是吴融生活的地方。
- 屏风:形容山如屏风般环绕。
- 芳树:指开花的树木,散发香气。
- 蔽芾:遮蔽的浓密树阴。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山脉,象征高远的境界。
- 苔田:长满青苔的田地。
- 麦垄:麦子种植的行。
- 武陵源:源于《桃花源记》,象征理想的隐逸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和变迁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渴望逃离喧嚣的社会,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歌鉴赏:
《偶书》通过对青牛关旁村庄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的田园风光和诗人内心的闲适。诗的开头以“青牛关畔寄孤村”引入,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山与石的结合,象征着自然的坚韧和永恒,构建了一个保护诗人与世隔绝的空间。接着,诗人描写芳树和长河的景象,通过“芳树绿阴连蔽芾”与“长河飞浪接昆仑”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辽阔,令人心生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青蛙和小鸟的描写则增加了生动的气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最后两句“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更是点明了主题:心境的宁静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的隐逸并不在于地理位置,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淡泊。这种思想在唐代诗歌中少见,表现了吴融独特的哲学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牛关畔寄孤村:青牛关附近有个偏僻的村庄。
- 山当屏风石当门:山如屏风,石头似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 芳树绿阴连蔽芾:香气四溢的树木在浓密的阴影下交错。
- 长河飞浪接昆仑:长河的波浪与昆仑山遥相呼应,象征广阔。
- 苔田绿后蛙争聚:绿苔覆盖的田地上,青蛙纷纷聚集。
- 麦垄黄时雀更喧:金黄的麦垄间,小鸟欢快地叫着。
- 只此无心便无事:只要心无挂碍,自然没有烦恼。
- 避人何必武陵源:避开人世的烦扰,何必去追寻理想中的隐逸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山与石用“屏风”和“门”比喻,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对偶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青蛙和小鸟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体现自然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心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逃避,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牛关:象征隐逸的地方。
- 芳树:代表自然的美好。
- 长河: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光的延续。
- 昆仑: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田园世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牛关畔寄孤村,形容的是哪个地方的村庄?
- A. 繁华的城市
- B. 偏僻的村庄
- C. 繁茂的森林
- D. 高耸的山峰
-
“长河飞浪接昆仑”中昆仑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困扰
- B. 理想的隐逸之地
- C. 青牛关
- D. 繁忙的集市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主题?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内心的宁静才是逃避的真正意义
- C. 追求财富
- D. 增加人际关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诗多描绘山水田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则常表现豪放的个性与洒脱的心境;
- 孟浩然的诗则注重春日的生机与自然的变化。
这些诗作在主题上与吴融的《偶书》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在风格和情感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