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见杏花》

时间: 2025-02-04 16:23:19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途中见杏花
作者:吴融 〔唐代〕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白话文翻译

在墙头,一枝红艳的杏花绽放,
墙外的行人正在独自愁苦。
看着这花,心中难免有些遗憾,
更让人伤心的是,恰好在此遇见,却又难以停留。
林间空旷,天色渐暗,黄莺最早飞来,
春天刚刚开始,香气依旧寒冷,蝴蝶尚未飞舞。
更让我怀念故乡那千万棵杏树,
淡淡的烟雾笼罩着太阳,神州大地变得昏暗。

注释

  • 红艳:鲜艳的红色,形容杏花的色彩。
  • 墙头:指墙的顶部,隐喻杏花生长的地方。
  • 独愁:孤独地忧愁,表达行人的孤独感。
  • 长得看来犹有恨:看到花开,心中难免有遗憾。
  • 可堪逢处更难留:相遇的时刻却难以停留,感叹人生的无常。
  • 林空色暝:树林空旷,天色渐暗,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春浅香寒:春天刚开始,气温仍然寒冷,香气未浓。
  • 帝乡:指故乡,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澹烟笼日暗神州:淡淡的烟雾遮住了太阳,暗示了对家乡的忧伤和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盛开的花、自然景物为题材,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中,诗人看到盛开的杏花,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途中见杏花》是吴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一枝杏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一枝红艳的杏花出现在墙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然而,紧接着“墙外行人正独愁”的句子则突显了行人的孤独感,使得这幅春日的画面带上了一丝忧伤。

诗人在描写杏花的美丽时,也不禁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遗憾。特别是“可堪逢处更难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仿佛花开瞬间便是逝去。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故乡的思念,随着“更忆帝乡千万树”,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以杏花为引子,巧妙地将春天的美景与人生的感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思。吴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枝红艳出墙头:描绘春天时节,墙头盛开的杏花,颜色鲜艳。
  • 墙外行人正独愁:墙外的行人因看见美景而感到忧愁,暗示人生的孤独。
  • 长得看来犹有恨:看到花开,心中难免生出遗憾。
  • 可堪逢处更难留:相遇的美好是短暂的,难以停留。
  • 林空色暝莺先到:描写天色渐暗,黄莺已飞到,春天的气息渐浓。
  • 春浅香寒蝶未游:春天刚开始,香气不浓,蝴蝶尚未飞来,暗示春天的迟到。
  • 更忆帝乡千万树:回忆故乡的杏树,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澹烟笼日暗神州:淡烟笼罩着太阳,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比作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拟人:将莺和蝶拟人化,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杏花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人们在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奈之间的矛盾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活力。
  • 墙头:代表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行人:象征着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故乡:代表着温暖与归属感,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浓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墙外行人正独愁”中的“愁”字表示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悲伤
    C. 平静
    答案:B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对爱情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春浅香寒蝶未游”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冷清
    C. 春天的繁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途中见杏花》 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春望》更多地关注于国家的忧虑,而《途中见杏花》则侧重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的美学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