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桃源/阮郎归
周邦彦 〔宋代〕
菖蒲叶老水平沙。临流苏小家。画阑曲径宛秋蛇。金英垂露华。烧蜜炬,引莲娃。酒香薰脸霞。再来重约日西斜。倚门听暮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菖蒲的叶子已经衰老,水面如沙般平静。临近河流,有一座小屋。画栏杆旁的小路弯弯曲曲,宛如秋天的蛇。金色的花朵上挂着露水,像华丽的珠子。点燃蜜蜡的蜡烛,招引那莲花般的女孩。酒香飘散,熏得脸庞如霞光般红润。再约定重逢的日子,正好在西斜的太阳下。倚在门边,听着傍晚的乌鸦叫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作药材。
- 水平沙:形容水面平静如沙。
- 临流:靠近河流。
- 苏小家:指小而温馨的家。
- 画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 秋蛇:形容曲折的小路如同秋天的蛇。
- 金英:指金色的花朵。
- 烧蜜炬:点燃蜜蜡制成的蜡烛。
- 莲娃:比喻娇美的女子。
- 薰脸霞:酒香熏得脸庞红润如霞。
典故解析:
"醉桃源"一词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提到的“重约”可以理解为重温旧梦,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北宋著名词人,擅长作词,风格婉约细腻。他的词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
创作背景:
该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之间交流频繁,周邦彦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许多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醉桃源/阮郎归》是一首典型的婉约派词作,周邦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恬静而美好的生活画面。词中以“菖蒲叶老水平沙”开篇,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带着一点秋日的凉意。接着通过“临流苏小家”和“画阑曲径宛秋蛇”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具诗意的生活场景,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金英垂露华”描绘了花朵上挂着露水的娇美,进一步加强了诗中的优雅气氛。“烧蜜炬,引莲娃”则通过对酒香和美人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酒香的漂浮和莲娃的引入,似乎暗示着一种欢聚与重逢的期待。
最后一句“倚门听暮鸦”,不仅将整个画面拉回现实,更是唤起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重约的期待,表现了复杂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菖蒲叶老水平沙:描写菖蒲叶子已老,水面如沙般平静,暗示时光流逝。
- 临流苏小家:描绘了靠近水流的小屋,传达出一种恬静的生活场景。
- 画阑曲径宛秋蛇:曲折的小路如同秋天的蛇,生动形象,增添了自然的趣味。
- 金英垂露华:金色的花朵上挂着露水,象征着美丽与清新。
- 烧蜜炬,引莲娃:诗人点燃蜡烛,招引美丽的女子,暗示聚会的欢愉。
- 酒香薰脸霞:酒香弥漫,使人的脸色如霞光般红润,表现出欢快的气氛。
- 再来重约日西斜:期待重聚的时刻,正值西斜的太阳,增添了几分浪漫情怀。
- 倚门听暮鸦:最后的意象将画面拉回现实,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画阑曲径宛秋蛇”,将小路比作秋蛇,形象生动。
- 拟人:酒香“薰”脸,赋予了酒香人的情感。
- 对仗:如“烧蜜炬,引莲娃”,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恬静的自然描写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菖蒲: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清新。
- 水平沙:代表宁静和时光的流逝。
- 金英:美丽与娇嫩的象征。
- 莲娃:美丽女子的象征,代表爱情与温情。
- 暮鸦: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菖蒲叶老”的意思是: A. 菖蒲叶子已经枯萎
B. 菖蒲叶子已经成熟
C. 菖蒲叶子已经衰老
D. 菖蒲叶子已经变黄 -
“金英垂露华”中“金英”指的是: A. 金色的花朵
B. 金色的阳光
C. 金色的水波
D. 金色的蜡烛 -
诗中提到的“烧蜜炬”是指: A. 点燃蜜蜡的蜡烛
B. 点燃香烟
C. 点燃篝火
D. 点燃香炉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秦观《踏莎行》
诗词对比:
周邦彦的《醉桃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周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的作品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词人的婉约风格,但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