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途中作》

时间: 2025-01-11 06:31:45

下双溪接顶双溪,两岸秋风槲叶低。

莫道渔船无泊处,桃花三月认前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溪途中作
下双溪接顶双溪,两岸秋风槲叶低。
莫道渔船无泊处,桃花三月认前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双溪的美丽景色。溪水在两岸蜿蜒流淌,秋风吹拂着低垂的槲叶。不要认为渔船没有停泊的地方,三月的桃花依然能认得前面的堤岸。

注释:

  • 双溪:指的是两条溪水,可能是指具体的地点或泛指溪流。
  • 槲叶:槲树的叶子,秋天时叶子变黄,随风飘落,象征着秋天的肃杀与凋零。
  • 渔船:指的是用来捕鱼的小船,暗示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桃花三月:三月桃花盛开,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反映出春秋交替的美丽。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桃花三月”可视为对春天的象征,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学海,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游历双溪时所作,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双溪为背景,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通过对“下双溪”的描写,展现了溪流的流淌与两岸自然的秋意。诗中提到的“槲叶低”,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随着季节的变化,生机与凋零交替出现。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反转,诗人提醒我们不要因渔船无处停泊而感到失落,因为即使在凋零的秋天,依然可以通过“桃花三月”来寻找春天的希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示了生命中的变化与美好,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态度结合,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下双溪接顶双溪:描述了溪水的蜿蜒,与自然的结合。
    • 两岸秋风槲叶低:通过秋风与槲叶的低垂,唤起秋天的肃杀感。
    • 莫道渔船无泊处:劝诫读者不必因表面的现象而感到失望。
    • 桃花三月认前堤:引入春天的意象,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秋风、槲叶、桃花等意象的运用,将季节的变换与情感的深邃结合。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希望,提醒人们在困境中也要看到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 双溪: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宁静。
  • 槲叶:秋天的象征,暗示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 渔船:象征着生活的安逸与宁静。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槲叶”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2. 诗的作者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3. “桃花三月认前堤”中提到的“桃花”代表了什么?
      A. 秋天的凋零 B. 春天的希望 C. 夏天的繁茂

答案:1-B,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也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但更多的是对山水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黄学海的《双溪途中作》则在秋天的肃杀中引入春天的希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