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阴翠竹锁虚堂,
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
便应题作小秋霜。
白话文翻译
在阴影深深的翠竹中,虚空的堂屋被锁住,
竹外的青山半截露出墙外。
七尺高的龙牙(指竹子)在白昼中消失,
便应该题写成小秋的霜。
注释
- 阴阴:意指阴暗、幽静,形容环境的清幽。
- 翠竹:指青翠的竹子,象征着清雅、高洁。
- 虚堂:空旷的房子,暗示一种清静、闲适的空间。
- 龙牙:此处指竹子的尖端,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形态。
- 消白昼:指在明亮的白天,竹子的影子或形态似乎消失了,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
- 小秋霜:比喻秋天的霜,给人一种清冷的意境。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秋霜”则代表着季节的更替与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高雅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弥逊在隐居或游历时,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竹林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句“阴阴翠竹锁虚堂”描绘出一种幽静的环境,竹子笼罩着堂屋,给人一种被自然包围的感觉。而“竹外青山半出墙”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青山的存在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广阔与深远,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景象。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用“七尺龙牙消白昼”来描绘竹子的形态,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光阴的变化。最后一句“便应题作小秋霜”将整个意境升华,秋霜象征着清冷与沉静,似乎在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阴阴翠竹锁虚堂”:描绘宁静的环境,竹子将堂屋包围,营造出幽静的气氛。
- “竹外青山半出墙”:引入外部的青山,象征自然的广阔,形成对比。
- “七尺龙牙消白昼”:使用形象的比喻,表现竹子的高大和在阳光下的朦胧感。
- “便应题作小秋霜”:将环境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结合,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七尺龙牙”形象地比喻竹子的形态。
- 对仗:前后两句在结构上相呼应,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描绘竹林与青山的和谐景象,传达出一种清新、高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翠竹:象征高洁、坚韧,表现出自然的美。
- 青山:象征稳重与远方,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依恋。
- 秋霜:象征寒冷与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阴阴翠竹锁虚堂”中的“阴阴”表示什么?
A. 明亮
B. 阴暗
C. 热闹 -
“七尺龙牙”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高度
B. 一种武器
C. 一种植物 -
诗中提到的“小秋霜”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清冷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对社会时事的思考。
这些作品在意象和情感上都与李弥逊的《留题曾丞道堂》有相似之处,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生哲理之间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