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墙请谒敢辞频,
鉴壁开扉肯见亲。
闻说好花栽满县,
杖藜早晚共寻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花木的渴望。诗人恳请朋友常来拜访,真心希望能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一起赏花。听说县里种满了美丽的花朵,诗人在杖藜(拐杖)相伴下,早晚都去寻觅春天的气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连墙:指相互连通的墙,暗指邻居或朋友居住的地方。
- 请谒:请人来访,谒见有礼。
- 敢辞频:不敢频繁地打扰。
- 鉴壁:墙面像镜子一样,可以看到人。
- 杖藜:拄着拐杖,藜是植物名,古代常用于制作拐杖。
- 寻春:寻找春天的踪迹。
典故解析
- “杖藜”常用来形容年长者,代表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和对春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为题材,寄托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季,诗人希望在这美好的季节中增植花木,增添生活的美感,同时也表达对友人的邀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连墙请谒敢辞频”表现出一种恭敬和期待,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常来造访,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接着“鉴壁开扉肯见亲”通过描绘墙壁与门的意象,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对美好花木的关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闻说好花栽满县”则引入了春天的主题,诗人在期待花开的同时,也渴望与朋友共度这段美好时光。最后一句“杖藜早晚共寻春”则不仅是对春天的向往,也是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拄着拐杖的意象象征着诗人虽然年长,却依然充满对生活的热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墙请谒敢辞频:诗人恳请朋友常来拜访,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鉴壁开扉肯见亲: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开放的心态与朋友保持密切联系。
- 闻说好花栽满县:听说满县的花木盛开,暗示春天的美好即将到来。
- 杖藜早晚共寻春:即使生活中有诸多不便,诗人依然愿意和朋友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丽。
修辞手法
- 对仗:“请谒”和“见亲”形成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墙、门、花、春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情交融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到来与友谊的珍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暗示着开放与交流的必要。
- 花:代表着美丽和生命的希望,体现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 杖藜:象征年长者的智慧与人生的历程,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杖藜”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植物用于制作拐杖
C. 一种工具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友情与春天
B. 战争与和平
C. 旅行与冒险 -
“闻说好花栽满县”这句中“好花”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木
B. 朋友的好意
C. 春天的气息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对春天的思念与国家的忧虑。
- 李白《静夜思》:抒发思乡之情,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王维的春天诗作,李白多表现豪放与洒脱,而王维则偏重于宁静与淡泊,反映出不同的诗人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