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明甫西园这什》
时间: 2025-01-27 03:5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作园上红,宁为径中绿。
多花必早雕,依依不如竹。
一枝寄他林,悠然傲华屋。
填饥饭秋英,借健膏石斛。
坐断百懒身,无心问难足。
白话文翻译:
不要做园中盛开的红花,宁愿做小径旁的绿草。
花开太多,必然会早早凋谢,依依不舍的景象还不如竹子。
一枝花寄托在别的林中,悠然自得地傲视华丽的房屋。
用秋天的菊花来填饱肚子,借助健壮的石斛来滋养身体。
坐在这里消磨掉懒散的时光,无心去问生活的艰难。
注释:
- 莫:不要。
- 红:指红花,象征华丽和显眼。
- 宁为:宁愿做。
- 径中绿:小径旁的绿草,象征朴素和低调。
- 多花必早雕:花朵多了必然会早早凋谢,暗指过于张扬会遭遇早期的衰败。
- 依依不如竹:形容竹子挺拔傲然,不依赖于他物,更有风骨。
- 寄他林:寄托在别的树林中,象征心境的自由。
- 悠然傲华屋:悠然自得地傲视华丽的房屋,体现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填饥饭秋英:用秋天的菊花填饱肚子,比喻用简单的事物满足生活。
- 借健膏石斛:借助石斛这种草药来滋补身体,象征自然的养分。
- 坐断百懒身:消磨掉无数的懒散时间。
- 无心问难足:不再关心生活的艰难与否,体现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在西园游玩时,表达了他对繁华与简朴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对物欲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明甫西园这什》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比红花和绿草,诗人以红花的显眼与脆弱为引,提出了宁愿选择低调而坚韧的生活态度。诗中对于花的描写,既是对美的赞美,也是对短暂生命的感慨。诗人善于用自然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竹子代表了高洁和坚韧,给人以力量和启示。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生活的简朴和自然的滋养。他认为,真正的满足不在于追求浮华,而在于心灵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中的“悠然傲华屋”展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诉人们,放下世俗的追求,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李弥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深沉热爱。诗人以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向读者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作园上红:不想做那园中美丽的红花,象征着表面的光鲜亮丽。
- 宁为径中绿:宁愿做小路旁的绿草,象征着低调和坚韧。
- 多花必早雕:花朵多了必然早早凋谢,暗喻浮华的生命短暂。
- 依依不如竹:比喻竹子高洁、坚韧,表现出一种理想的品格。
- 一枝寄他林:一枝花寄托在别的树林中,表示一种自由的寄托。
- 悠然傲华屋:悠然自得地面对华丽的房屋,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填饥饭秋英:用秋菊填饱肚子,象征用自然的朴素来满足生活。
- 借健膏石斛:借助石斛滋养身体,体现对自然药用价值的尊重。
- 坐断百懒身:消磨懒散时间,无所事事。
- 无心问难足:不再关心生活的艰难,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红花与绿草的对比,强调了低调与浮华的区别。
- 比喻:竹子比喻坚韧的品格,表达了理想的追求。
- 排比:多次使用“用”字,增强了语气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浮华生活的拒绝和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花:象征浮华和短暂。
- 绿草:象征朴素和坚韧。
- 竹子:象征高洁和坚韧。
- 秋英(菊花):象征自然的滋养和生活的满足。
- 石斛:象征自然的药用价值和生命的延续。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建了画面,也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次韵明甫西园这什》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李弥逊
- D. 白居易
-
诗中“莫作园上红”的意思是什么?
- A. 不要成为红花
- B. 不要成为园中最美的花
- C. 宁愿做低调的绿草
- D. 上面的红花比较好
-
诗中提到的“竹”象征着什么?
- A. 脆弱
- B. 高洁和坚韧
- C. 富贵
- D. 美丽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弥逊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陶渊明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两者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李弥逊的语气更加洒脱,语境更为轻松,而陶渊明则更具沉静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