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宽》

时间: 2025-01-26 00:24:45

瘴浓複岭烟如墨,照以澄江一洗开。

芳草望中春去远,落花寒处鸟声回。

风飘空翠入修竹,润滴幽蹊生绿苔。

不是从前赋清苦,未应得向此中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瘴浓複岭烟如墨,照以澄江一洗开。
芳草望中春去远,落花寒处鸟声回。
风飘空翠入修竹,润滴幽蹊生绿苔。
不是从前赋清苦,未应得向此中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浓雾笼罩的山岭,烟雾像墨汁一样浓厚,清澈的江水照耀着,仿佛一洗而开。远望芳草,春天已渐行渐远,寒冷的地方传来鸟儿的鸣叫。微风吹拂,空中的翠绿飘入修竹之中,细雨滴落在幽静的小路上,滋润着生长着绿苔的地方。此情此景,并不是我之前所感受到的清苦,而是我不应该走向的地方。

注释:

  • :瘴气,指湿热的气候或空气。
  • 複岭:重叠的山岭。
  • 照以澄江:用清澈的江水照耀。
  • 芳草:春天的草木,象征生机。
  • 寒处:指寒冷的地方。
  • 鸟声回:鸟儿的鸣叫声在空气中回荡。
  • 空翠:空中飘荡的翠绿植物。
  • 幽蹊:幽静的小路。
  • 清苦:清苦的生活,指艰难困苦的境遇。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瘴气”和“芳草”作为自然意象,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德辉,号云溪,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时,表达了他对于生活境遇的感悟与反思,尤其是在面临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清苦之间的对比。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自宽》通过精美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即以“瘴浓複岭烟如墨”勾勒出一幅浓重的山水画,浓雾笼罩的山岭与清澈的江水形成鲜明对比,展示出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沉浮。接着,诗人通过“芳草望中春去远,落花寒处鸟声回”描绘了春天的逝去,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在“风飘空翠入修竹,润滴幽蹊生绿苔”中,诗人将自然的细节与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现出一种生机与希望,仿佛在诉说着即使在苦难中也能找到乐趣与安慰。最后一句“不是从前赋清苦,未应得向此中来”点出主题,告诫我们不应只沉浸在过去的清苦中,而应向前看,拥抱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反映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结合,是郑刚中诗歌艺术的典型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瘴浓複岭烟如墨:描绘了被浓雾笼罩的山岭,营造出一种神秘压抑的氛围。
  2. 照以澄江一洗开:清澈的江水反射出光亮,与浓雾形成对比,象征希望与解脱。
  3. 芳草望中春去远:春天的草木在眼前,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的离去,暗示生命的流逝。
  4. 落花寒处鸟声回:落花在寒冷的地方,鸟声的回响增加了诗中的孤寂感。
  5. 风飘空翠入修竹:微风中翠绿的竹影摇曳,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6. 润滴幽蹊生绿苔:细雨滋润着幽静的小路,生机盎然。
  7. 不是从前赋清苦:反思过去的艰辛,表明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8. 未应得向此中来:强调不应被过往的痛苦所束缚,应当向前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如墨”,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芳草望中春去远,落花寒处鸟声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鸟声的回响仿佛在与人对话,增加了情感的温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变迁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反省,强调了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乐观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气:象征困扰与压抑的环境。
  • 江水:象征清澈与希望。
  • 芳草:象征生机与春天的美好。
  • 落花:象征人生的无常。
  • 修竹、绿苔:象征生命的韧性与顽强。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瘴气”指的是什么? A. 清新的空气
    B. 湿热的气候
    C. 寒冷的天气
    D. 暴风雨

  2. “芳草望中春去远”的意思是: A. 春天即将来临
    B. 春天已经远去
    C. 春天在眼前
    D. 春天没有变化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过往清苦的沉迷
    C. 反思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D. 追求财富与名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诗人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而郑刚中的《自宽》则在反思与期待之间更加强调了人生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郑刚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