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之四》

时间: 2025-01-10 23:22:32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麍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之四
作者:陈子昂 〔唐代〕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麍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白话文翻译:

乐羊是魏国的将领,他为了军功而让自己的儿子充当祭品。父子之间的感情都如此淡薄,其他人又怎能忠诚呢?我听说中山的宰相,也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放麍翁(狩猎的老人)。连孤独的野兽都不忍心这样,更何况是效忠于君王呢?

注释:

  • 乐羊: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其事迹常被后人传颂。
  • 殉军功:指为军功而牺牲自己的亲人,表现出极端的忠诚。
  • 骨肉且相薄:指连亲人之间的感情都如此淡薄。
  • 中山相:指中山国的宰相,历史上表现出极高的忠诚。
  • 放麍翁:指放养麍(即鹿)的老者,代指对生命的珍视。
  • 孤兽犹不忍:即使是孤独的野兽都不愿意这样对待自己的亲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659年-702年),字伯玉,号陀。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擅长古文和诗歌。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作者通过对比古今忠诚的缺失,表达对士人忠诚精神的失落的惋惜。

诗歌鉴赏:

陈子昂的《感遇·之四》以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话语,刻画出忠诚的缺失和人性中的冷漠。诗中通过乐羊的故事,揭示了在追求功名权利的社会背景下,亲情被牺牲的悲剧。乐羊为军功而让儿子殉职的行为,象征着当时社会对忠诚的极端追求,而这种精神却让人感到悲哀。诗中提到的“骨肉且相薄”,直指人际关系的冷漠,强调了个体情感的淡漠。

通过对比乐羊和中山相的行为,陈子昂显露出对忠诚的渴望与对人情冷漠的失望,表达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况以奉君终”,则是点明了士人的责任与忠诚的重要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乐羊为魏将:开篇直接指出乐羊的身份,设定了故事背景。
  2. 食子殉军功:揭示了乐羊的极端行为,反映了对军功的追求。
  3. 骨肉且相薄:强调了亲情的淡薄和人性的冷漠。
  4. 他人安得忠:质疑其他人如何能够忠诚。
  5. 吾闻中山相:引入中山相的例子,形成对比。
  6. 乃属放麍翁:讲述中山相的忠诚表现,增加诗意的深度。
  7. 孤兽犹不忍:通过比喻强调连野兽都不忍心这样对待亲属。
  8. 况以奉君终:总结全诗,强调士人对君王的忠诚。

修辞手法

  • 对比:乐羊与中山相的对比,突显忠诚的缺失与理想的追求。
  • 比喻:用“孤兽”比喻人性中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忠诚的缺失。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忠诚的探讨,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社会风气的堕落,呼唤对忠诚与情感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乐羊:象征极端忠诚与牺牲。
  • 孤兽:象征人性的情感与本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乐羊是哪个国家的将领?
    A. 魏
    B. 汉
    C. 楚
    D. 齐

  2. “骨肉且相薄”指的是?
    A. 亲情深厚
    B. 亲情淡薄
    C. 亲人团结
    D. 亲情复杂

  3. 诗中提到的“放麍翁”代表什么?
    A. 忠诚的象征
    B. 冷漠的象征
    C. 生命的珍视
    D. 战士的牺牲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陈子昂的《感遇·之四》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但陈子昂更侧重于对人性冷漠的思考,而杜甫则是在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对国家的忧虑。两者都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与诗人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为对《感遇·之四》的全面解读,涵盖了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互动学习及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