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之十二》

时间: 2025-01-10 18:58:53

呦呦南山鹿。

罹罟以媒和。

招摇青桂树。

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

荣耀纷如何。

怨憎未相复。

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

玉杯殒双蛾。

谁见枯城蘖。

青青成斧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之十二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呦呦南山鹿,
罹罟以媒和。
招摇青桂树,
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
荣耀纷如何。
怨憎未相复,
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
玉杯殒双蛾。
谁见枯城蘖,
青青成斧柯。

白话文翻译:

在南山里,鹿儿悠然自得,
却遭到网罗的困扰。
青翠的桂树在风中摇曳,
即使是幽静的虫子也成为了目标。
世俗的情感多是近乎习惯,
荣华富贵又有什么意义呢?
怨恨与憎恶无法再相复,
亲密的关系却往往带来祸患。
瑶台上的巧笑已然倾斜,
酒杯中的美酒也已泪流满面。
谁还见到那枯萎的城池,
如今已然变成了斧头材料。

注释:

  • 呦呦:形容鹿叫声,表示鹿的悠然自得。
  • 罹罟:被网罗所困。
  • 青桂树:青翠的桂树,象征高雅和美好。
  • 幽蠹:指隐秘的虫子,象征内心的隐忧。
  • 世情甘近习:世俗的情感往往趋向于习惯。
  • 荣耀纷如何:荣耀与繁华又有什么意义。
  • 怨憎未相复:怨恨和憎恶无法再相互交集。
  • 亲爱生祸罗:亲近的爱往往引发麻烦。
  • 瑶台:象征美妙的地方。
  • 玉杯:象征饮酒的器具。
  • 枯城蘖:枯萎的城池,象征衰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喈,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雄浑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大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感遇》系列诗作是陈子昂在经历了个人失意和社会动荡后,感受到人生无常与社会冷漠的反映,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该诗通过描绘鹿儿与南山的景象,引出对世俗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开篇的“呦呦南山鹿”就营造了一种悠闲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罹罟以媒和”则迅速转折,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诗中反复出现的亲情与友情的矛盾,表明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在对比中,诗人探讨了荣华与痛苦的关系,表现了对虚名与实际的思辨。最后的“青青成斧柯”则是对生命的无情和无常的感慨,尖锐地揭示了人们在追逐名利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真正珍贵的东西。全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出陈子昂卓越的诗才与深刻的社会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了南山中的鹿,象征着宁静与自然。
  • 第二句则转入对比,讲述鹿虽然自由,但仍然难逃捕猎的命运。
  • 随后几句涉及世情的冷漠与人际关系的复杂,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 末尾几句则是对生命与命运的感慨,呼应开头,形成鲜明对比与统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鹿比作人生中的自由与束缚的象征。
  • 拟人:青桂树和幽蠹被赋予了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和艺术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世俗生活的无奈以及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传达出一种哲学的深度与情感的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鹿:象征自然与自由。
  • 青桂树:象征高雅与美好。
  • 瑶台:象征美好的场所与人生的理想。
  • 枯城蘖:象征衰败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呦呦南山鹿”中“呦呦”指的是什么?

    • A. 鹿的叫声
    • B. 风声
    • C. 水流声
  2. 诗中“世情甘近习”的意思是?

    • A. 世俗情感往往趋向习惯
    • B. 世俗生活很甜美
    • C. 人际关系复杂
  3. “青青成斧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生机勃勃
    • B. 生命的无常与衰败
    • C. 追求名利的决心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幽州台歌》:同样表达对人生与时光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描写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面对人生无常与世俗繁华时的不同态度与表现手法。李白的豪放与陈子昂的沉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陈子昂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