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

时间: 2025-01-10 23:01:59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白话文翻译:

我南上碣石的山坡,远远地望着那黄金台。
丘陵尽处都是高大的树木,昭王你究竟在哪里呢?
霸业的图谋已经令人感到惋惜,我驱马而回,再也无心留恋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碣石:指的是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的一个山名。
  • 黄金台:古代传说中燕昭王所建的台,象征着权势和富贵。
  • 丘陵:指起伏的小山,周围的自然景观。
  • 昭王:燕昭王,历史上著名的统治者,以其雄图伟业而闻名。
  • 霸图:指的是统一天下的计划或理想。
  • 怅已矣:感到惋惜,已无所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燕昭王”是春秋时期燕国的君主,以礼贤下士和重用人才著称,尤其是重用平原君赵奢和苏秦。诗中“黄金台”是昭王为展示其权势而建,象征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梦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风格清新、雄浑,善于用诗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兴衰。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陈子昂游览碣石时,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与燕昭王的伟业,因而激起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当下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兴亡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开篇的“南登碣石坂”,即为作者身处的地理位置,带领读者走入一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场域。随着目光的远眺,诗人对燕昭王的思考逐渐展开,借助“黄金台”的意象,传达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渴望。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一句,带有疑问的口吻,既表现了对昭王的崇敬,也暗含对历史的迷惘。诗人似乎在探问,历史的伟人何在,而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的苍凉。最后两句“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境遇结合,表达了对昔日英雄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历史感与现实感交融,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刻与广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登碣石坂:作者向南攀登碣石山坡,展示了地理位置。
  • 遥望黄金台:远远眺望昭王所建的黄金台,象征着辉煌的历史。
  • 丘陵尽乔木: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昭王安在哉:发出对历史人物的疑问,表达对其的怀念。
  • 霸图怅已矣:对昔日的雄心壮志感到惋惜。
  • 驱马复归来:最终决定返回,体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丘陵尽乔木”,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黄金台象征着权力与理想,昭王则是历史的代表。
  • 疑问句:通过“安在哉”的疑问,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碣石: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记忆。
  • 黄金台:象征着权力、富贵与理想的追求。
  • 丘陵与乔木:代表自然景观,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金台”是哪个历史人物所建?

    • A. 刘邦
    • B. 昭王
    • C. 唐太宗
    • D. 曹操
  2. “驱马复归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快乐
  3. 诗中“丘陵尽乔木”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繁华的城市
    • B. 寂静的自然
    • C. 战场
    • D. 乡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陈子昂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与王之涣的《登高》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前者更强调对个人理想与历史的反思,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3. 《诗经与唐诗》
  4. 《陈子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