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明府之昆山》

时间: 2025-04-29 04:21:39

茂苑行春罢,携琴又向东。

潮声数里外,山色半城中。

帆带桃花雨,衣翻柳叶风。

岛夷闻善政,为有舶船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石明府之昆山
茂苑行春罢,携琴又向东。
潮声数里外,山色半城中。
帆带桃花雨,衣翻柳叶风。
岛夷闻善政,为有舶船通。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游览在茂密的园林中结束,我带着琴向东而行。远处传来潮水的声音,山色掩映在半城之中。船帆载着桃花的细雨,衣裳在柳叶的春风中翻飞。远方的岛屿听闻了明君的善治,因此与之通商的船只络绎不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茂苑:指繁茂的园林。
  • 携琴:带着琴,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气质和追求。
  • 潮声:指海涛的声音,这里暗指春天的气息。
  • 帆带:船帆上带着的意思。
  • 桃花雨:春天桃花落雨般的景象。
  • 岛夷:指海岛上的少数民族或居民。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及的“岛夷闻善政”,反映了明代对于海上贸易及对外关系的重视,体现了作者对政治与经济繁荣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著名诗人,字季升,号浩然,浙江人。他是“明诗四大家”之一,作品以清丽见称,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高启送别友人石明府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往昆山的祝福和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反映了明代文人之间的友情与人文关怀。

诗歌鉴赏:

《送石明府之昆山》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展现了高启细腻的观察力与情感深度。诗的开头通过“茂苑行春罢”引入春天的主题,展现出春游的结束,带着琴音向东而行的情景,渗透着一丝惆怅。接着“潮声数里外,山色半城中”将背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潮声与山色交融,形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帆带桃花雨,衣翻柳叶风”则是诗中最具韵味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了春风拂面的惬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岛夷闻善政,为有舶船通”则不仅点题,更引申出对国家治理的关切,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与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友人的深情,体现了高启作为文人对社会与自然的独到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茂苑行春罢:春游结束,回归现实。
  2. 携琴又向东:带着琴,象征着文人的追求,意向着新的旅途。
  3. 潮声数里外:声响由远而近,营造出空间的深度。
  4. 山色半城中:山色与城市相映,景色融为一体。
  5. 帆带桃花雨:船帆上似有桃花飘落,生动形象。
  6. 衣翻柳叶风:衣襟随风飘动,感受春风的温柔。
  7. 岛夷闻善政:远方的岛屿因明君的治国之道而繁荣。
  8. 为有舶船通:表达经济繁荣与友好交流的愿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帆带桃花雨”,将桃花与船帆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工整的对仗,如“潮声数里外,山色半城中”。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使景物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送别友人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切,体现了文人对时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茂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友谊的温暖。
  • 桃花:春的象征,传达美好与希望。
  • 潮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山色:代表稳定与永恒的自然景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携琴”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代表文人气质
    B. 代表财富
    C. 代表政治

  2. “潮声数里外”中“数里外”指的是? A. 海洋的声音
    B. 山上的声音
    C. 远处的潮水声

  3. “岛夷闻善政”为了什么? A. 贸易繁荣
    B. 战争胜利
    C. 和平安宁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高启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意象上都有春天和友人的主题,但高启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之涣则在气势上更为磅礴,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艺术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