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时间: 2025-01-11 23:3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主重行幸,六虬法乾旋。
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年。
群官从清尘,粲若星丽天。
前扬豹尾竿,左靡鱼须旃。
瀚海通汉月,萧关绝胡烟。
愿奉千龄乐,皇躬长泰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圣主再次出巡的景象,六条龙在空中盘旋。北方之行是为了避暑,东边的祠堂已经在祈求丰年。众多官员身着清新的衣衫,犹如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前方高扬着豹尾的旗帜,左侧迎风飘动着鱼须的旌旗。浩瀚的海面映照着汉朝的明月,萧关的边塞已无胡人烟火。愿能奉上千年的快乐,愿皇上身体健康,长享安泰。
注释:
- 圣主:指君主、皇帝。
- 六虬法乾旋:形容龙的旋转,六虬是指六条龙,法乾旋意指如同自然法则般的旋转。
- 北巡:指皇帝向北方巡游。
- 祈年:祈求丰年,农业丰收。
- 群官从清尘:群官在清新尘土中跟随。
- 粲若星丽天:形容官员的衣饰如星星般璀璨。
- 豹尾竿:指旗帜,前方的旗帜像豹的尾巴一样高扬。
- 鱼须旃:指另一种旗帜,左侧的旌旗像鱼须飘扬。
- 瀚海通汉月:浩瀚的海面映照着汉朝的月光。
- 萧关绝胡烟:边关无胡人烟火,象征和平。
- 千龄乐:愿能奉上千年之乐,祝愿长久的幸福。
- 皇躬长泰然:愿皇帝安然无恙,长享安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字汝飞,号惭愧,明代著名诗人,生于1513年,卒于1620年。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五言诗及古体诗,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时事为题材,其作品兼具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皇帝进行巡视和祈年之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与社会状况。诗中表达了对皇帝健康长寿的祝愿以及对国家安康的期盼,暗含了对时局的关注。
诗歌鉴赏:
《上之回》是一首典雅的古诗,展现了作者对皇帝巡游的盛况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诗的开头以“圣主重行幸”引入,突出了皇帝的威严与尊贵,接着通过“六虬法乾旋”描绘出一种壮丽的场面,象征着天子的神圣与权威。
诗中“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年”展现了皇帝在不同地点的巡游,既有对自然气候的关怀,也有对国民丰年的期望。接下来的句子“群官从清尘,粲若星丽天”通过清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随行官员的风采,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尾联“愿奉千龄乐,皇躬长泰然”表达了作者对皇帝长寿与国家和平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展现了高启深厚的文学造诣与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主重行幸:指皇帝再次出巡,强调其重要性。
- 六虬法乾旋:龙象征着皇权,盘旋而上,预示着天子的威严。
- 北巡初避暑:皇帝向北巡游,表明其对气候的关注。
- 东祠已祈年:在东边的祠堂中,进行了丰年的祈祷。
- 群官从清尘:众多官员随行,展现出清新与团结的气氛。
- 粲若星丽天:形容官员如星星般闪耀,象征荣耀与光辉。
- 前扬豹尾竿:高扬的旗帜,象征着军队的气势。
- 左靡鱼须旃:另一种旗帜,代表不同的军队或官员。
- 瀚海通汉月:大海与汉朝的明月,象征着历史的辉煌。
- 萧关绝胡烟:边关无人烟,寓意和平安宁。
- 愿奉千龄乐:愿能奉上千年的快乐,表达了对皇帝的美好祝愿。
- 皇躬长泰然:希望皇帝身体健康,长久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员比作星星,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如“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年”。
- 象征:龙、星星、旗帜等意象象征着权力、光辉与军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国家的祝愿与皇帝的尊重,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安定、国泰民安的期盼,同时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君主的忠诚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龙:象征皇权与尊贵。
- 星星:象征官员的荣耀与光辉,寓意光明的未来。
- 旗帜:象征军队的气势与国家的力量。
- 明月:象征历史的辉煌与长久的和平。
- 胡烟:象征边疆的安宁,无战乱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圣主重行幸中“行幸”的意思是: A. 行走
B. 出巡
C. 幸福
D. 旅游 -
“粲若星丽天”中的“粲”是什么意思? A. 明亮
B. 璀璨
C. 美丽
D. 远大 -
整首诗表达了对皇帝的什么祝愿? A. 长寿与安宁
B. 富贵与荣华
C. 学识与智慧
D. 力量与勇气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高启《上之回》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的关注与对君主的敬重,但高启更侧重于政治安定与皇帝的健康,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豪情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高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