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鸭词》
时间: 2025-01-27 04:2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射鸭去,清江曙。射鸭返,回塘晚。秋菱叶烂烟雨晴,鸭群未下媒先鸣。草翳低遮竹弓彀,水冷田空鸭多瘦。行舟莫来使鸭惊,得食忘猜正相斗。觜唼唼,毛炜炜,潜机一发那得知。
白话文翻译:
去射鸭时,清晨的江面清澈明亮。返回时,已是傍晚的池塘边。秋天的菱叶在晴朗的烟雨中显得烂漫,鸭群还未下水,媒鸟已经先鸣叫。草丛低矮,遮住了拉满的竹弓,水冷田荒,鸭子显得瘦弱。行船不要来,以免惊动鸭群,它们正在争夺食物,忘却了猜疑,互相争斗。嘴啄声声,羽毛闪闪,暗中的机关一触即发,谁能预料?
注释:
- 射鸭:指用弓箭射猎鸭子。
- 清江曙:清晨的江面清澈明亮。
- 回塘晚:傍晚的池塘边。
- 秋菱叶烂:秋天的菱叶显得烂漫。
- 媒先鸣:媒鸟(可能是指鹭鸶等水鸟)先鸣叫。
- 草翳低遮:草丛低矮,遮住了视线。
- 竹弓彀:拉满的竹弓。
- 水冷田空:水冷田荒,指环境荒凉。
- 觜唼唼:嘴啄声声。
- 毛炜炜:羽毛闪闪发光。
- 潜机一发:暗中的机关一触即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射鸭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射鸭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
创作背景: 《射鸭词》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多有闲暇从事文学创作。射鸭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射鸭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射鸭的场景,展现了清晨到傍晚的时间变化,以及秋天的自然景色。诗中“秋菱叶烂烟雨晴”一句,既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又暗示了时间的流转。“草翳低遮竹弓彀”和“水冷田空鸭多瘦”则进一步通过具体的细节,展现了射鸭的环境和鸭子的状态。最后,“觜唼唼,毛炜炜,潜机一发那得知”则巧妙地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艺术效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射鸭去,清江曙:清晨时分,去江边射鸭。
- 射鸭返,回塘晚:傍晚时分,返回池塘边。
- 秋菱叶烂烟雨晴:秋天的菱叶在晴朗的烟雨中显得烂漫。
- 鸭群未下媒先鸣:鸭群还未下水,媒鸟已经先鸣叫。
- 草翳低遮竹弓彀:草丛低矮,遮住了拉满的竹弓。
- 水冷田空鸭多瘦:水冷田荒,鸭子显得瘦弱。
- 行舟莫来使鸭惊:行船不要来,以免惊动鸭群。
- 得食忘猜正相斗:它们正在争夺食物,忘却了猜疑,互相争斗。
- 觜唼唼,毛炜炜:嘴啄声声,羽毛闪闪发光。
- 潜机一发那得知:暗中的机关一触即发,谁能预料?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鸭群未下媒先鸣”中的“媒先鸣”,赋予媒鸟以人的行为。
- 比喻:如“觜唼唼,毛炜炜”中的“觜唼唼”和“毛炜炜”,通过拟声词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射鸭去,清江曙。射鸭返,回塘晚”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射鸭词》通过描绘射鸭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清晨到傍晚的时间变化和秋天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美景。通过对射鸭环境和鸭子状态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意象分析:
- 清江曙:清晨的江面清澈明亮,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回塘晚:傍晚的池塘边,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 秋菱叶烂:秋天的菱叶显得烂漫,象征着秋天的美丽。
- 草翳低遮:草丛低矮,遮住了视线,象征着射鸭的隐蔽性。
- 水冷田空:水冷田荒,象征着环境的荒凉。
- 觜唼唼,毛炜炜:嘴啄声声,羽毛闪闪发光,象征着鸭子的生动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射鸭词》的作者是: A. 高启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答案:A
-
诗中“秋菱叶烂烟雨晴”描绘的是: A. 春天的景色 B. 夏天的景色 C. 秋天的景色 D. 冬天的景色 答案:C
-
“草翳低遮竹弓彀”中的“彀”指的是: A. 弓 B. 箭 C. 拉满的弓 D. 射箭的动作 答案:C
-
诗中“觜唼唼,毛炜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拟声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射鸭词》中的秋天景色形成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描绘了山涧中鸟鸣的场景,与《射鸭词》中的射鸭场景相呼应。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高启的《射鸭词》: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春望》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而《射鸭词》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鸟鸣涧》与高启的《射鸭词》:两者都描绘了鸟类的活动,但《鸟鸣涧》更多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射鸭词》则更多表达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参考资料: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诗歌作品,包括《射鸭词》。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 《中国文学史》:介绍了高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明代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