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州药王寺》

时间: 2025-01-11 20:08:45

指点烟林正午钟,亭亭楼阁有无中。

铺张翠盖松间日,扫洒红尘竹外风。

啼鸟不惊禅入定,落花无迹色成空。

解鞍暂作今宵歇,恰与云堂旦过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江州药王寺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指点烟林正午钟,
亭亭楼阁有无中。
铺张翠盖松间日,
扫洒红尘竹外风。
啼鸟不惊禅入定,
落花无迹色成空。
解鞍暂作今宵歇,
恰与云堂旦过同。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缭绕的林间,钟声在正午时分响起,
高耸的楼阁在虚无中显得格外清晰。
阳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洒落,
竹外的微风轻轻拂过尘世。
啼鸣的鸟儿没有惊扰到沉静的禅意,
落下的花瓣无迹可寻,色彩在空中消散。
我解开马鞍,暂时在此地歇息,
恰好与晨曦的云彩相映成趣。

注释:

  • 指点: 指的是指向或指引。
  • 烟林: 指的是烟雾缭绕的树林。
  • 亭亭: 形容高耸、挺拔的样子。
  • 铺张: 展开、展现的意思。
  • 扫洒: 清扫、洒落的意思。
  • 无迹: 没有踪迹。
  • 解鞍: 解开马鞍,表示结束旅途,暂时休息。
  • 云堂: 云彩与殿堂,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君恭,号少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宿江州药王寺》作于李曾伯游历江州时,正值午后,偶然路过药王寺,感受到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因而作此诗以抒发内心的平静与对佛教禅意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禅境,以药王寺为背景,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诗中“指点烟林正午钟”一开头,便以钟声引入,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清晰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聚。接着,诗人描绘了亭亭的楼阁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铺张翠盖松间日,扫洒红尘竹外风”一句,描绘了阳光透过松树洒下的光影,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随后的“啼鸟不惊禅入定”则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不会打扰到内心的清净,反而是让人更容易入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展现了一种与自然相融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向往。最后一句“恰与云堂旦过同”,则将个人的身心感受与自然的变化相结合,展现了诗人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指点烟林正午钟: 以钟声引入,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宁静。
  2. 亭亭楼阁有无中: 描述楼阁的高耸与若隐若现,表达一种朦胧之美。
  3. 铺张翠盖松间日: 表现阳光透过松树,展现自然的光影变化。
  4. 扫洒红尘竹外风: 竹外的风扫去尘世的烦恼,表现出一种清新。
  5. 啼鸟不惊禅入定: 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安详相得益彰。
  6. 落花无迹色成空: 落花无踪,传达出无常的哲理。
  7. 解鞍暂作今宵歇: 结束旅途,感受此刻的宁静。
  8. 恰与云堂旦过同: 自然与人心的融合,诗意般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啼鸟不惊禅入定”,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云堂”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境界。
  • 拟人: 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超然境界的追求,体现出一种与自然相融的生活态度,传达出禅宗的哲理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林: 象征着朦胧的现实与内心的迷惘。
  • 楼阁: 代表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松树: 象征长青与坚韧。
  • 落花: 无常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指点烟林正午钟”中的“正午”指的是哪一时刻?

    • A. 早晨
    • B. 下午
    • C. 中午
    • D. 晚上
  2. 诗中“啼鸟不惊禅入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惊恐
    • B. 宁静
    • C. 忧伤
    • D. 兴奋
  3. 诗人在哪个地点写下此诗?

    • A. 药王寺
    • B. 山顶
    • C. 江边
    • D. 市中心

答案:

  1. C. 中午
  2. B. 宁静
  3. A. 药王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思乡情绪,与李曾伯的《宿江州药王寺》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具个人情感,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