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霓裳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5:48: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灿明霞,化为蝴蝶梦南华。黄粱熟,神仙风味只餐花。分香支燕剪,抱蕊避蜂衙。漫轻拿。一丛丛枝影互周遮。罗浮作茧,烦远客,寄来些。蝉翼薄,个侬渲染想无差。轻煤烘墨剂,姹紫糁丹砂。送春赊。怅芳坰草长已鸣蛙。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霞光,化作了蝴蝶的梦境,飞往南华仙境。黄粱美梦已熟,神仙的美味只是品尝花朵的芬芳。燕子在香气中飞舞,剪去花蕊以避开蜂群的骚扰。轻轻地拿起,枝影交错互相遮挡。罗浮山上,织成茧子,烦扰远道而来的客人,寄来些许的思绪。蝉翼如薄纸,您渲染的想象毫无差别。轻煤火烘焙的墨,姹紫色的花朵与丹砂的红色混合。送走春天的余韵,怅然若失,芳草丛生,蛙声已然响起。
注释:
- 灿明霞:明亮的晨曦或晚霞。
- 蝴蝶梦南华:比喻美好的梦境,南华指的是道教理想中的仙境。
- 黄粱熟:指美梦成真,源自唐代故事《黄粱梦》,讲述了一个人梦中得意而醒来时一切都化为泡影。
- 分香支燕剪:燕子在花香中飞翔,象征春天的繁华。
- 罗浮:指罗浮山,传说中的仙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细腻情感,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引发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拂霓裳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的开头以“灿明霞”引入,给人一种明亮而温暖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蝴蝶的梦境恰似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南华仙境象征着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状态。接着,诗人通过“黄粱熟”引入了梦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暗示了人们的理想往往难以实现。
接下来的描写中,燕子与花朵的关系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同时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用“漫轻拿”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呼唤人们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美好。而“罗浮作茧”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暗示着人在追求理想时可能会面临的困扰与烦恼。
最后,诗人以“怅芳坰草长已鸣蛙”作结,深刻表达出生命的短暂与季节更替带来的感伤。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体现了古典诗词的深邃与优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灿明霞,化为蝴蝶梦南华。:开篇描绘了明亮的晨霞,象征着美好的希望与梦想。
- 黄粱熟,神仙风味只餐花。:提到黄粱梦,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神仙的滋味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分香支燕剪,抱蕊避蜂衙。:描绘春日的生机,燕子在花间穿梭,展现了自然的生动。
- 漫轻拿。一丛丛枝影互周遮。:表现出一种悠闲的心态,枝头的影子交错,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罗浮作茧,烦远客,寄来些。:暗示生活中的烦恼与追寻,寄托了对远方的思念。
- 蝉翼薄,个侬渲染想无差。:蝉翼的轻薄象征着脆弱的梦想,渲染的无差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轻煤烘墨剂,姹紫糁丹砂。: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色彩的丰富与美感。
- 送春赊。怅芳坰草长已鸣蛙。:结尾的怅惘之感,反映出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灿明霞”比喻美好的时光。
- 拟人:如“蝉翼薄”赋予蝉翼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蝴蝶:象征美好与自由,代表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 黄粱:象征美梦与理想,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 燕子:代表春天的生机,象征希望与活力。
- 罗浮:寓意理想与追求,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粱熟”指的是:
- A. 理想实现
- B. 田地成熟
- C. 美味食物
- D. 无法实现的梦
-
“怅芳坰草长已鸣蛙”表达了: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憧憬
- D. 对爱情的失落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奕绘的《拂霓裳》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奕绘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偏重豪放与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