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守衡州》

时间: 2025-01-11 16:58:18

雁峰自昔号名州,尔既难辞我莫留。

临政毋忘宣上德,持身谨勿遗亲羞。

当令民诵循良守,罔俾人讥恩泽侯。

国事正殷宜黾勉,明年吾自问归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了守衡州
作者: 李曾伯〔宋代〕

雁峰自昔号名州,
尔既难辞我莫留。
临政毋忘宣上德,
持身谨勿遗亲羞。
当令民诵循良守,
罔俾人讥恩泽侯。
国事正殷宜黾勉,
明年吾自问归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赴衡州任职的祝福与叮嘱。雁峰山自古以来就以名声而著称,而你即将离去,我不必强留。治理政务时,千千万万不要忘记宣扬上天所赐的德行;为人处世时,要谨慎行事,绝不可给亲人带来羞耻。希望你能让百姓传诵良好的法则,千万不要让人们讥讽你所施的恩惠。国家大事正在繁忙,理应全力以赴,明年我会问候你的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1. 雁峰:指雁峰山,古名胜之地。
  2. :你,指对方。
  3. 难辞:难以辞别,表示不舍。
  4. 宣上德:宣扬天子所推崇的德行。
  5. 持身谨勿遗亲羞:为人处世要谨慎,避免给亲人带来羞愧。
  6. 循良守:遵循良好的法则。
  7. 罔俾人讥:不要让人讥讽。
  8. 黾勉:努力,勤勉。
  9. 问归舟:询问归来的船只,暗指希望再见。

典故解析

  1. 上德: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君主德行的强调,意指领导者应具备的品德。
  2. 循良守:指遵循良好的法则和道德准则,常见于古代文人对政务治理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活于宋代,字子贞,号邱隐,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熟读诗书。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表达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曾伯送别一位即将赴衡州任职的朋友,体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与寄托的期望。衡州作为当时的一个重要地区,治理得当则能使民众受益,反之则可能遭到非议。


诗歌鉴赏

此诗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友人前途的关怀和期许。首句以“雁峰”引入,既是对故地的怀念,也暗示了对朋友的尊重。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朋友的叮嘱,强调了在治理政务时,决不可忘记上天的德行和对百姓的责任。作者在此流露出一种关心、忠告与期待的复杂情感。

在表达上,李曾伯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韵律上富有节奏感。诗中反复呼应的“良守”和“恩泽”不仅强调了治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明年吾自问归舟”更是道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期待,暗示着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相聚。

整首诗在叮嘱中透出一丝忧虑,又在期待中流露出深情,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雁峰自昔号名州:雁峰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2. 尔既难辞我莫留:你即将离开,我也不强求你留下。
  3. 临政毋忘宣上德:治理政务时,不要忘记要弘扬德行。
  4. 持身谨勿遗亲羞:为人要谨慎,不要给亲人带来羞耻。
  5. 当令民诵循良守:要让百姓能够传颂良好的法则。
  6. 罔俾人讥恩泽侯:不要让人们讥讽你的施恩。
  7. 国事正殷宜黾勉:国家大事繁忙,因此要努力工作。
  8. 明年吾自问归舟:希望明年能够再见到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临政毋忘”和“持身谨勿”,形成对称的结构。
  • 排比:多次使用“毋忘”、“勿遗”、“当令”等,增强语气的坚定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期望,强调了在仕途上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雁峰:象征着故乡和名声。
  2. :代表着道德与正义,是治理政务的基础。
  3. :象征着家人,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4. :代表百姓,强调治理者的使命。
  5. :象征着归来与友谊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2. 诗中“雁峰”主要象征什么?
    A. 权力
    B. 故乡与名声
    C. 财富

  3. 诗中提到的“恩泽”意指什么?
    A. 施舍给他人的好处
    B. 个人的财富
    C. 政府的财政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壮志。
  • 杜甫《春望》:反映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与关怀。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送了守衡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送别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强调道德与责任,而后者则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友谊的珍重,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通过以上结构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了守衡州》的内容与情感,体会古代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