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季能赴江陵幕》
时间: 2025-01-11 16:55: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
李曾伯 〔宋代〕
淳熙公论盛槐门,
文献依然故笏存。
晋世昔闻期毕万,
鲁人今喜见臧孙。
交游半是清流望,
趋向难为俗子论。
久客诸侯宁郁郁,
公卿元自出藩垣。
白话文翻译
送别罗季能前往江陵幕府。
淳熙年间的名门公论兴盛如盛槐,
文献依旧保存着古代的仪式。
在晋朝时曾经听闻的理想如今已成现实,
而鲁国人今天又高兴地看到了臧孙。
与他交往的多是清流的名士,
想要迎合世俗的议论却很难。
久居侯国的人们心情郁郁寡欢,
而公卿们早已超出藩篱独立而出。
注释
- 淳熙公论:淳熙年间的公论,指的是当时社会对士人和文人地位的重视。
- 盛槐门:盛大的槐树门,象征着士人之门的辉煌。
- 文献依然故笏存:古代的文献和官位仍然存在。
- 晋世:指东晋时期。
- 期毕万:期望能完成万世的理想。
- 鲁人:鲁国的人,指儒家文化的代表。
- 清流望:指士人的风尚。
- 趋向:迎合,迎合世俗的要求。
- 久客诸侯:长期待在诸侯国的人。
- 宁郁郁:心情沉闷、压抑。
- 公卿:指大臣和贵族,通常指高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字君实,号梅溪,生于淳熙年间。李曾伯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敏锐洞察闻名,尤擅长表达人际关系和士人理想。
创作背景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写于作者送别友人的时候,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诗中提到的“江陵幕”暗示了当时士人追求官位与理想追求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反映出士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提到“淳熙公论盛槐门”,以盛大的槐树作为象征,暗示着当时士人地位的辉煌和社会的繁荣,接着提到文献依旧保留,显示出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在描述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时,诗人引用了晋朝的理想,表现出对未来的期盼。然而,现实中的“鲁人今喜见臧孙”却又反映出一种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无奈和失落。随着交游圈的变化,士人的理想似乎被世俗的标准所束缚,而久留于侯国的士人也因无所作为而感到郁郁寡欢。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展现了李曾伯对士人理想的执着追求与现实社会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淳熙公论盛槐门:描绘了士人文化的繁荣,槐树象征着士人聚集的场所。
- 文献依然故笏存:说明古代的文献和传统依旧被珍视,传承未断。
- 晋世昔闻期毕万:提到晋朝时的理想,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鲁人今喜见臧孙:表现出对当下士人风气的认同。
- 交游半是清流望:暗示与他交往的人多是志同道合的清流士人。
- 趋向难为俗子论:感叹迎合世俗的难度。
- 久客诸侯宁郁郁:表达长期呆在侯国的士人的心情压抑。
- 公卿元自出藩垣:反映出高官面临的局限和出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久客诸侯宁郁郁,公卿元自出藩垣”,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槐树比作士人聚集的象征,展现出文化的繁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社会矛盾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既有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意象分析
- 槐树:象征士人聚集和文化的繁荣。
- 文献:代表着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延续。
- 清流:象征着志同道合的士人,追求理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士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B. 自然景色的描写
C. 个人情感的抒发 -
诗中提到的“盛槐门”象征什么? A. 朋友的聚会
B. 士人文化的繁荣
C. 自然环境的变化 -
“久客诸侯宁郁郁”的意思是? A. 在诸侯国居住的士人感到快乐
B. 在诸侯国久居的人心情压抑
C. 诸侯国的生活富裕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陆游: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但陆游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曾伯更偏重于士人群体的命运。
- 王勃与李曾伯:王勃的作品以豪情壮志见长,李曾伯则更注重社会风气的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