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

时间: 2025-01-26 02:02:27

浓云叆叇罩山家,散作人间六出花。

剪烛清谈招旧雨,开樽相对醉流霞。

市朝几辈犹无褐,帐殿三军尚著纱。

谯鼓冬冬人寂寂,天公玉戏更交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浓云叆叇罩山家,
散作人间六出花。
剪烛清谈招旧雨,
开樽相对醉流霞。
市朝几辈犹无褐,
帐殿三军尚著纱。
谯鼓冬冬人寂寂,
天公玉戏更交加。

白话文翻译:

浓厚的云层笼罩着山间人家,
纷纷扬扬地飘落成六瓣的雪花。
在烛光下与旧友清谈,试图引出往日的回忆,
对饮美酒,畅享这如流动的霞光。
市井间几代人仍然穿着粗糙的衣裳,
而帐篷中的三军士兵依然裹着轻纱。
鼓声阵阵,冬夜显得格外安静,
天公在玉洁的夜空中更是增添了雪花的舞动。

注释:

  • 叆叇:形容云层浓厚、笼罩的样子。
  • 六出花:指六瓣的雪花,形象地描绘了雪的形态。
  • 剪烛:指在烛光下交谈,剪烛也有点燃蜡烛的意思。
  • 流霞:指美丽的霞光,给人一种醉人的感觉。
  • :指粗糙的衣服,通常是指贫穷。
  • 帐殿:指军队的营帐。
  • 谯鼓:指鼓声,常用于报时或传达信息。
  • 天公:指上天或自然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善耆,清代诗人,字子瑶,号云林,生卒年不详,生于清康熙年间。善于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寒冬雪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感慨。在那个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诗中透露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雪夜》是一首描绘冬夜雪景的诗作,善耆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雪夜的静谧与美丽。诗的开篇以“浓云叆叇罩山家”引入,浓厚的云层仿佛笼罩着整个山村,让人感受到一种压迫感与孤寂。然而,随着“散作人间六出花”的描写,诗人把视线转向了纷纷扬扬的雪花,雪花的轻盈与寒冷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剪烛清谈招旧雨,开樽相对醉流霞”,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交流。在寒冷的雪夜,诗人与旧友相聚,共同回忆往昔,饮酒畅谈,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亲密的情感,试图抵御外界的寒冷与孤独。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带有几分忧虑。“市朝几辈犹无褐,帐殿三军尚著纱”,展现了社会的艰辛与困苦,反映出民众的生活困境,令人感到惋惜与无奈。最后两句“谯鼓冬冬人寂寂,天公玉戏更交加”则将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鼓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响,显得更加孤寂,而雪花的纷飞让这一切变得更加绝美且哀伤。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与人情交织中,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虽然生活艰难,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自然的美好仍然给予了诗人以温暖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浓云叆叇罩山家:浓厚的云层笼罩着山间的人家,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散作人间六出花:雪花像六瓣的花一样飘落,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3. 剪烛清谈招旧雨:在烛光下与朋友聊天,试图唤起旧友的回忆。
  4. 开樽相对醉流霞:对饮美酒,享受这如流动的霞光,表现出欢愉与畅快。
  5. 市朝几辈犹无褐:市井中的人们仍然穿着粗糙的衣裳,反映出社会的艰辛。
  6. 帐殿三军尚著纱:军队的帐篷中,士兵们也在寒冷中裹着轻纱。
  7. 谯鼓冬冬人寂寂:鼓声在冬夜显得格外清晰,但人却显得孤寂。
  8. 天公玉戏更交加:自然的现象更加繁盛,雪花在空中飞舞,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剪烛清谈”和“开樽相对”,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将雪花比作“六出花”,形象生动。
  • 拟人:将“天公”拟人化,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冬夜雪景的描绘,同时也透漏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诗人在美好与艰辛之间徘徊,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美好,同时也带来寒冷和孤独。
  • 烛光:象征温暖、希望,与外界的寒冷形成对比。
  • :象征欢愉和友谊,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鼓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寂静,增添了诗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雪夜》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善耆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六出花”指的是什么? A. 玫瑰
    B. 雪花
    C. 樱花
    D. 荷花

  3. 诗中的“剪烛清谈”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温暖
    C. 忧伤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诗词对比

  • 善耆的《雪夜》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描绘了雪的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后者则倾向于描写边塞的壮美与孤独。两首诗在主题与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