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彭蠡归舟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外物羁絷人,无退亦无遂。
愧彼自由身,朝发夕予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外物束缚的无奈感受,尽管没有退却,但也无法有所成就。诗人感到羞愧的是,那些自由自在的人能够随心所欲,早晨出发,傍晚就能够到达目的地。
注释:
- 外物:指世俗的事物和环境。
- 羁绊:指束缚、限制。
- 无退亦无遂:即没有退却的可能,也没有成功的希望。
- 愧彼自由身:感到愧疚于他人能够自由自在。
- 朝发夕予:早晨出发,傍晚就能到达,形容自由行走的畅快。
典故解析:
“彭蠡归舟”中的彭蠡,指的是彭蠡湖,古代文人常以此地的景象来表达归隐和自由的理想。诗中提到的“自由身”,也与古人对自然与自由的追求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庚,号清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郁的山水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了翁对山水图的描绘时,可能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自由的向往。开篇“外物羁绊人”,直接点出外在环境对人的束缚,接着以“无退亦无遂”展现出身处困境的无奈。在与自由人对比的过程中,诗人将自身的局限与他人的自由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刻。最后的“朝发夕予至”不仅描绘了理想中的自由生活,也反映出诗人对现状的无奈和渴望,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冲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外物羁绊人:强调外在环境对人的限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自由。
- 无退亦无遂:双重否定,指出既无法退缩,也无法成功的绝望。
- 愧彼自由身:愧疚于他人能够拥有的自由,反映出诗人的自我反省。
- 朝发夕予至:描写理想中的自由生活,内心渴望与现实的对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与自由身的对比,突出诗人的无奈。
- 隐喻:彭蠡湖象征着自由与归隐的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外在束缚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外物:象征世俗的羁绊。
- 自由身:象征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 朝发夕予:象征无拘无束的旅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外物羁绊人”中的“外物”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世俗的事物
- C. 人际关系
-
诗中的“无退亦无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充满希望
- B. 无奈与绝望
- C. 快乐与满足
-
“朝发夕予”体现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理想?
- A. 自由自在的生活
- B. 繁忙的工作
- C. 追求名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魏了翁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魏了翁更加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对比,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魏了翁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