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台土屋落成》
时间: 2025-01-10 22:5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至休嫌屋打头,拄据夏屋等绸缪。
材从雪窖枯余得,土是龙堆劫后留。
岂有板升遗属国,何来蜗角峙蛮陬。
穷荒野处由来惯,瀚海应惊见蜃楼。
白话文翻译:
客人来到这里,不要嫌弃这简陋的房屋;
即便是拮据的夏屋,也有其应有的准备。
材料来源于雪窖中所剩的枯木,
泥土则是龙堆之下劫后余存的。
难道有板材的升降是留给他国的吗?
又何以蜗角般的地方屹立在蛮荒之中?
在这穷乡僻壤,原本就习以为常;
在浩瀚的海洋中,或许会惊见蜃楼的幻影。
注释:
- 客至:客人来到此处。
- 打头:形容房屋的外观简陋。
- 拮据:形容经济困难或条件简陋。
- 绸缪:准备、安排的意思。
- 雪窖:指积雪的地方,形容寒冷。
- 龙堆:可能指古代的土堆或龙的堆积物,具有神秘色彩。
- 劫后:形容经过灾难之后。
- 岂有:难道有?
- 遗属国:指留下给他国的东西。
- 蜗角:比喻狭小的地方。
- 蛮陬:蛮荒之地。
- 穷荒野处:指偏僻荒凉的地方。
- 瀚海:广阔的海洋。
- 蜃楼:海市蜃楼,指因气温变化而出现的光学现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法,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生哲理,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军台土屋落成》写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艰苦生活和简陋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军台土屋落成》是一首描绘简陋居所与生活环境的诗,诗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表达了对现状的接受与感悟。诗的开头,即以“客至休嫌屋打头”引导读者,说明这是一处并不华丽的居所,但诗人却并不介意,强调的是对生活的珍惜和对客人的礼遇。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豁达的性格与对生活的宽容。
接下来的“材从雪窖枯余得,土是龙堆劫后留”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建房所用的材料的艰辛来源,突出了这座房屋的独特性与历史感,表达了人在逆境中生存的智慧。
而后两句“岂有板升遗属国,何来蜗角峙蛮陬”则通过疑问句式,进一步强调了这处房屋的不寻常,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质疑外界对这处简陋之地的看法。
最后的“穷荒野处由来惯,瀚海应惊见蜃楼”将视野扩大,体现了在荒野中生活的常态与对未来的憧憬,尽管身处艰辛,却依然向往更美好的境界。这种对蜃楼的幻想,象征了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至休嫌屋打头:主旨在于欢迎客人,同时表明屋子的简陋。
- 拄据夏屋等绸缪:表明即便条件艰苦,仍有准备。
- 材从雪窖枯余得:材料来源的艰难,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
- 土是龙堆劫后留:土壤的来源带有历史的沉淀。
- 岂有板升遗属国:提问式反思,强调独特性。
- 何来蜗角峙蛮陬:质疑这片土地的价值。
- 穷荒野处由来惯:习惯于艰苦环境。
- 瀚海应惊见蜃楼: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穷乡比作蜗角,表达其狭小与简陋。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式增强诗的情感力度。
- 对仗:如“岂有板升”和“何来蜗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在简陋环境中对生活的珍惜、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理想和未来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屋:象征着人类的栖息与温暖,虽然简陋却是生活的依靠。
- 雪窖:代表艰苦和贫困的自然环境。
- 龙堆:隐喻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
- 蜃楼:象征理想与美好,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拄据夏屋”是指什么?
- A. 夏天的房屋
- B. 冬天的房屋
- C. 破旧的房屋
-
“材从雪窖枯余得”中的“雪窖”指代什么地方?
- A. 冰冷的地方
- B. 干燥的地方
- C. 温暖的地方
-
“蜃楼”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与美好
-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边疆的壮阔与对未来的向往,虽然环境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