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示灵澈上人》

时间: 2025-01-25 23:03:10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示灵澈上人》

晴明路出山初暖,
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
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
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
松声草色共无机。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明媚的日子里,登上山路,初春的暖意扑面而来。走在春天的青草上,看到茶归来。偶尔剪下一些柳枝来代替书信,时不时地窥视云影,学习裁剪衣物。身处闲适之中,才意识到名声的破坏,心中明白了苦行并非真实的修行。外在的事物寂静无声,谁能像我一样?松树的声音与草色无一有机可言。

注释:

  • 晴明:晴朗明媚的天气。
  • 春芜:春天生长的青草。
  • 乍削柳枝:突然剪下柳枝。
  • 代札:代替书信。
  • 云影:天空中云朵的影子。
  • 裁衣:裁剪衣物。
  • 隳名:损坏名声。
  • 苦行:苦修的行为。
  • 无机:无生机,指自然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约760-830年),字景深,号云溪,唐代诗人,主要生活在福建。他以诗歌描绘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感而闻名,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山居示灵澈上人》创作于皎然隐居山中期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反映出他对修行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皎然在山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思索。全诗共八句,采用对仗的形式,展现了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首联“晴明路出山初暖”描绘了初春的宜人气候,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勃发。而“行踏春芜看茗归”则传达出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行走在春天的草地上,享受着茶香的归来。随着诗意的展开,乍削的柳枝和窥视的云影,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中间部分的“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则是诗人对名利的反思。他意识到,身处闲适之中,名声与名利的追逐是对内心的困扰,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最后两句“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更是展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在外物的寂静中,诗人感受到自身的独特与孤独,松树的声音与草色的宁静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融入。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审美特征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明路出山初暖:描绘了晴朗的天气和初春的温暖,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2. 行踏春芜看茗归:诗人悠闲地走在春天的草地上,眼前是茶的归来,暗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3. 乍削柳枝聊代札:偶尔剪下一些柳枝,代替书信,表现出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4. 时窥云影学裁衣:时不时地观察云的影子,学习裁剪,表达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5. 身闲始觉隳名是:在这种闲适的状态下,诗人意识到名声的破坏,反思人生的意义。
  6. 心了方知苦行非:内心明白,真正的修行并非苦行,而是内心的宁静。
  7. 外物寂中谁似我:在外物的宁静中,诗人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8. 松声草色共无机:松树的声音与草色的宁静共存,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芜”和“茗归”,形成整齐的对称结构。
  • 拟人:松声似乎在与诗人交流,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比喻:将云影与裁衣相类比,传达出生活的细腻与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传达出一种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晴明: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春芜:代表着生命的复苏与生机。
  • 柳枝:常用作书信的象征,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云影: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
  • 松声草色: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晴明路出山初暖”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 a) 阴雨
    b) 晴朗
    c) 风雪

  2. 诗人偶尔削柳枝是为了? a) 把它作为装饰
    b) 代替书信
    c) 捕鸟

  3. “身闲始觉隳名是”中“隳名”指的是什么? a) 增加名声
    b) 损坏名声
    c) 取得名声

答案

  1. b) 晴朗
  2. b) 代替书信
  3. b) 损坏名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皎然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倾向于结合佛教思想,强调内心的超脱,而皎然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