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愈从军》
时间: 2025-01-10 22:42:00意思解释
送韩愈从军
作者: 孟郊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志士感恩起,变衣非变性。
亲宾改旧观,僮仆生新敬。
坐作群书吟,行为孤剑咏。
始知出处心,不失平生正。
凄凄天地秋,凛凛军马令。
驿尘时一飞,物色极四静。
王师既不战,庙略在无竞。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
一章喻檄明,百万心气定。
今朝旌鼓前,笑别丈夫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志士们感恩的心情,虽然他们的外表和衣服变化了,但内心的信念并未改变。亲友们对他的新形象产生了新的看法,曾经的仆人如今也更加恭敬他。诗人坐在书房中吟诵着《群书》,又像孤独的剑在咏唱一样。此时他才明白,人的心境是如何形成的,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正直。天地间秋风萧瑟,军马的气氛也显得威严。驿站的尘埃时而飞起,四周变得极为宁静。王师虽然没有出征,但庙宇的规划仍然没有竞争。王粲有依靠,元瑜初次接受命令。通过一篇文书,号召声势浩大,百万人心气凝聚。今天在旌旗和鼓声前,欢笑着与丈夫们告别。
注释:
- 志士: 有志之士,指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 变衣非变性: 外表的改变并不代表内心的改变。
- 亲宾: 亲密的朋友和宾客。
- 僮仆: 仆人、佣人。
- 群书吟: 形容吟唱众多书籍中的诗文。
- 孤剑: 比喻孤独的存在,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典故解析:
- 王粲: 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登楼赋》闻名。
- 元瑜: 指元朝的名将,历史上有多位名将以此为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君房,汴州人,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不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朝堂之上对士人的器重与任用,诗人借此表达对志士从军的鼓舞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韩愈从军》通过对志士的描绘,传达了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诗中描绘了在变动的时代,个体如何保持内心的坚定。诗人用“变衣非变性”揭示了外在变化并不影响内在信仰的主题,反映出对忠诚与理想的坚持。
诗的意象丰富,秋天的萧瑟、军马的威严,与人心的安定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紧张而又平静的氛围。尤其是“今朝旌鼓前,笑别丈夫盛”,在送别的场景中,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过去的怀念,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志士感恩起,变衣非变性。:志士们感恩的心情在变化的外表中并未丧失本性。
- 亲宾改旧观,僮仆生新敬。: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也随之改变。
- 坐作群书吟,行为孤剑咏。:在书房吟咏经典,表现出孤独而坚定的精神。
- 始知出处心,不失平生正。:真正了解内心的来源与向往,始终保持正直。
- 凄凄天地秋,凛凛军马令。:描绘秋天的萧索与军队的严肃。
- 驿尘时一飞,物色极四静。:驿站的尘土飞扬,周围却显得宁静无比。
- 王师既不战,庙略在无竞。:即使王师未出征,庙宇的规划也不受干扰。
-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历史人物的依靠与命运,暗示了信念与责任。
- 一章喻檄明,百万心气定。:通过一篇文书,凝聚了百万人心。
- 今朝旌鼓前,笑别丈夫盛。:在送别的场合中,展现出士人的豪情与壮志。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诗中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士人内心的挣扎与坚定。
- 对仗:整首诗语言工整,使用了对仗的修辞,使得节奏感强烈。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忠诚与理想的坚持,展现出志士对于理想的追求与对朋友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秋天: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军马: 代表忠诚、勇气与责任。
- 书籍: 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志士”的特点是什么?
A. 志向高远
B. 追求财富
C. 追求名利 -
“变衣非变性”是什么意思?
A. 外表变化
B. 内心信念不变
C. 改变性格 -
王师在诗中表示什么?
A. 出征的勇气
B. 没有出战的状态
C. 决定胜负的关键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滕王阁序》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孟郊的《送韩愈从军》与王勃的《滕王阁序》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友人的送别,但前者更注重对忠诚的强调,后者则更倾向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作品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