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宝上人归楚山》
时间: 2024-10-16 20:4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
皎然 〔唐代〕
厌上乌桥送别频,
湖光烂熳望行人。
欲将夜舸陪嘉月,
肯住空林伴老身。
独鹤翩翻飞不定,
归云萧散会无因。
从何得道怀惆怅,
莫是人间屡见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的情景,诗人厌倦了在乌桥上频频送别,望着湖面上波光粼粼,远望行人渐行渐远。诗人想在夜晚的船上陪伴明月,却不愿意在空荡的树林中孤独地待着。独自的白鹤在空中飞翔,不知飞向何方,回归的云彩也显得零散而无定。诗人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内心的宁静与释怀,不禁感到忧伤,难道这只是人间春光频现的常态?
注释:
- 厌上:厌倦、厌烦。
- 乌桥:指黑色的桥,可能是指桥的颜色,或象征着离别的愁苦。
- 湖光烂熳:湖面波光闪烁,光彩夺目。
- 夜舸:夜晚的小船。
- 嘉月:美好的月亮,指夜晚的明月。
- 空林:空寂的树林。
- 独鹤:孤独的鹤,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孤独。
- 归云萧散:归来的云彩零散而无定。
- 怀惆怅:心中充满惆怅、忧伤的情感。
- 屡见春:频繁地见到春天的景象,意指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情感,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送别一位友人或高僧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别离时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头两句“厌上乌桥送别频,湖光烂熳望行人”,通过描绘频繁的送别场景和美丽的湖面,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既感受到湖光的美丽,又为离别而感到厌倦,展现出内心的矛盾。
接下来的几句“欲将夜舸陪嘉月,肯住空林伴老身”,诗人渴望在夜晚的船上与明月相伴,而不愿意在孤寂的树林中等待。这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孤独的逃避,体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独鹤的飞翔象征着自由与孤独,而萧散的归云则暗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最后两句“从何得道怀惆怅,莫是人间屡见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春天的常态却无法掩盖内心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哀伤与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厌上乌桥送别频:在乌桥上送别的次数太多,让我感到厌倦。
- 湖光烂熳望行人:我望着湖面波光闪烁,远远地注视着行人。
- 欲将夜舸陪嘉月:我想在夜晚的小船上陪伴这美好的月亮。
- 肯住空林伴老身:我宁愿不在空荡的树林中孤独地生活。
- 独鹤翩翻飞不定:那只孤独的白鹤在空中飞舞,形态不定。
- 归云萧散会无因:归来的云彩零散而无定,似乎没有相聚的理由。
- 从何得道怀惆怅:我从何而来才能释怀这种惆怅呢?
- 莫是人间屡见春:难道这只是人间常常出现的春天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送别比作厌倦的行为,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拟人:独鹤飞翔不定,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湖光烂熳”和“夜舸陪嘉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线,探讨了人生的孤独与离别的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桥:象征离别的愁苦。
- 湖光:代表美丽而又短暂的生活。
- 夜舸:寄托诗人对陪伴与温暖的渴望。
- 独鹤:象征孤独与自由。
- 归云:暗示生命的无常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乌桥”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景色
- B. 离别的愁苦
- C. 人生的哲理
-
“夜舸”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自由
- B. 朋友的陪伴
- C. 过往的回忆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什么感悟?
- A. 生活的美好
- B. 生命的无常与惆怅
-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以送别为主题,但更侧重于积极向上的情感。
- 《送别》:描绘了离别时的悲伤,强调了对友谊的珍惜与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论唐诗的艺术特征》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