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无山水之赏…以答焉》

时间: 2025-04-27 07:03:12

州西柳家寺,禅舍隐人间。

证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

履声知客贵,云影悟身闲。

彦会前贤事,方今可得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州西柳家寺,禅舍隐人间。
证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
履声知客贵,云影悟身闲。
彦会前贤事,方今可得攀。

白话文翻译:

在州西的柳家寺,禅房隐秘于人间。
心证自性,轻松地观赏水流,
心灵栖息,不求山水。
听到脚步声才知道客人珍贵,
云影在身旁,让人领悟悠闲自得。
回忆往昔贤者的事迹,如今仍可追随。

注释:

  • 柳家寺:指位于州西的柳家寺,是一个隐秘的禅宗寺庙。
  • 证性:指对自己本性、实相的觉悟。
  • 轻观水:轻松地欣赏水的流动。
  • 栖心:安放心灵,心灵的栖息之处。
  • 履声:脚步声。
  • 客贵:客人是珍贵的。
  • 云影:云的影子,象征着无拘无束的心境。
  • 彦会:贤者的聚会或事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擅长山水诗和禅宗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访友郭中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禅理的理解。诗中所描绘的寺庙环境与内心的宁静相融合,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禅寺环境,诗人通过“州西柳家寺”引入,勾勒出一个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诗中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禅理的思考。开篇的“州西柳家寺,禅舍隐人间”不仅设定了场景,也传达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水的轻观和心灵的栖息,这两者交相辉映,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和谐与平衡。尤其是“履声知客贵,云影悟身闲”,诗人通过日常的听觉与视觉体验,感受到周遭事物的珍贵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最后“彦会前贤事,方今可得攀”则表明了一种对前贤的怀念与追随,彰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州西柳家寺:指代具体的地点,树立了一个安静的背景。
  2. 禅舍隐人间:强调了寺庙的隐秘与世隔绝,体现了隐逸的生活理念。
  3. 证性轻观水:表现了诗人看淡世俗,追求内心的真实。
  4. 栖心不买山:表达了不向外求安慰,而是向内寻找宁静的哲理。
  5. 履声知客贵:通过脚步声的感知,表现出对客人到来的珍视。
  6. 云影悟身闲:借助云影的悠闲,进一步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7. 彦会前贤事:回顾历史贤者的事迹,体现了对传统的敬仰和学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影与心境相联系,增强诗意。
  • 对仗:如“履声知客贵,云影悟身闲”,形成音韵的和谐。
  • 意象:水、云、山等自然元素,构成了诗歌的主体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前贤的尊敬。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美与生命力,亦可引发思乡之情。
  • :代表流动与变幻,象征人生的无常。
  • :象征自由与无羁,反映诗人的心境。
  • :代表稳重与永恒,诗人却选择不去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所描绘的寺庙位于何处?

    • A. 州东
    • B. 州西
    • C. 州南
    • D. 州北
  2. “履声知客贵”中的“履声”指的是什么?

    • A. 脚步声
    • B. 风声
    • C. 水声
    • D. 鸟鸣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态度是:

    • A. 轻视
    • B. 怀念与尊敬
    • C. 不屑
    • D. 忘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环境与隐逸生活,但更侧重于秋天的静谧与自然的变化。李白的《夜泊牛津》则表现了对自然的豪情与壮阔,二者虽同为描绘自然,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