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雪》

时间: 2025-01-10 22:02:48

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

何意山中人,误报山花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
何意山中人,误报山花发。

白话文翻译:

夕阳映照在西边的山峰上,青翠的树木环绕着残存的雪。狂风卷起雪花,惊动了猿猴,它们攀爬着树枝折断了玉般的花朵。山中人为什么要误报山花已经开放呢?

注释:

  • 叠翠:层层叠叠的青翠,形容山林葱郁。
  • :环绕、缭绕。
  • 狂风:猛烈的风。
  • 卷絮:像絮状的雪花一样被风卷起。
  • 攀玉折:猿猴攀爬树木,折断如玉的花枝。
  • 何意:什么意思、为何。
  • 误报:错误地传达信息。
  • 山花:山中的花朵。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误解和对春天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字子云,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描写山水自然、抒发情感上具有独特风格。皎然的诗作多以清新脱俗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安定和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山中冬末春初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迁的细腻观察和对春天的渴望。

诗歌鉴赏:

《山雪》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天地万物的深刻感悟。全诗以夕阳、残雪、狂风、猿猴等意象交织,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开头的“夕阳在西峰”不仅描绘了晚霞的美丽,更隐喻了时间的流逝。接着“叠翠萦残雪”一语,描绘了春天将至,冬雪尚存的景象,暗含着春的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则通过动态描写,生动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与生机,猿猴的惊动和攀爬,传递出一种活泼的生命气息。最后一句“何意山中人,误报山花发”,则引入了人对自然的误判,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暗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一丝忧虑,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性之误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夕阳在西峰”:描绘黄昏时分,夕阳照射在西边的山峰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叠翠萦残雪”:青翠的树木环绕着尚未融化的雪,表现出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
    • “狂风卷絮回”:狂风卷起雪花,形成动感的画面。
    • “惊猿攀玉折”:猿猴因风而惊,向上攀爬,折断了如玉般的花枝,生动展示了春天的活力。
    • “何意山中人,误报山花发”:质疑山中人为何错误地传达花开之事,反映出人对自然变化的误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玉”,突显其美丽与珍贵。
    • 拟人:猿猴因风惊动,赋予动物以人类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生命与春天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对自然变化的认知局限。

意象分析: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残雪:代表着冬季的结束和生命的复苏。
  • 狂风:体现自然的力量与无常。
  • 猿猴:象征生机与活力,反映春天的气息。
  • 山花: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叠翠”指的是什么?

    • a) 青翠的山林
    • b) 夕阳的余晖
    • c) 狂风的呼啸
  2. “惊猿攀玉折”中的“玉”是指?

    • a) 美丽的花
    • b) 猿猴的颜色
    • c) 价值连城的物品
  3. 诗歌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 a) 对春天的期盼
    • b) 对冬天的留恋
    • c) 对山川的赞美

答案

  1. a) 青翠的山林
  2. a) 美丽的花
  3. a) 对春天的期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山雪》 vs. 《山居秋暝》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山雪》更侧重于冬春交替的细腻观察,而《山居秋暝》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深远。前者通过动态描写展现生机,后者则通过静态景象传达出一种孤独的美感。

参考资料:

  • 《唐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