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嘲示真歇老人二首》

时间: 2025-02-04 17:06:01

毁誉何时了,鸡虫事可知。

不妨遭点检,好在莫相疑。

高爵非吾性,奇勋任尔为。

道人元具眼,批判亦慈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解嘲示真歇老人二首
张元干

毁誉何时了,鸡虫事可知。
不妨遭点检,好在莫相疑。
高爵非吾性,奇勋任尔为。
道人元具眼,批判亦慈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荣誉和名声的淡泊心态。诗人感慨,荣誉和谴责究竟何时才能结束,反正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既然如此,遭受一些质疑也无妨,只要心中没有疑虑就好。诗人强调,高官显爵并非他的本性,奇功伟绩也只能由别人来评说。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具有洞察力的,即使批评也带有慈悲之心。

注释:

  • 毁誉:指谴责和赞誉。
  • 鸡虫事:形容琐碎、微不足道的事情。
  • 遭点检:遭受考验或批评。
  • 高爵:高位或显赫的地位。
  • 奇勋:卓越的功绩。
  • 道人:指有智慧的人,通常指修道之人。
  • 具眼:具备洞察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人,生于南宋时期,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常常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风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当时社会上对名声和地位的追逐极为明显,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反思,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解嘲示真歇老人二首》通过朴实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世俗荣誉的无所谓态度,诗人在开篇便提出了“毁誉何时了”的疑问,显示对名声的无奈与厌倦。接着提到“鸡虫事”,则进一步强调了世俗事物的琐碎与无意义,暗示诗人对名利的漠视。

“不妨遭点检”,这里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诗人宁愿遭受外界的质疑,也不愿心生疑虑。他认为真正的高贵与成就并不是通过外在的地位来衡量,而是内心的自我认同。

最后,诗人以“道人元具眼,批判亦慈悲”作为结尾,塑造出一种智慧者的形象,强调真正的批评是出于对他人的关怀与理解,从而提升了整首诗的哲理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对当时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毁誉何时了:对外界评价的无奈疑问。
  2. 鸡虫事可知:世俗荣誉无足轻重,微不足道。
  3. 不妨遭点检:面对批评不必在意,心中无疑虑。
  4. 高爵非吾性:强调自己不追求名利。
  5. 奇勋任尔为:他人的功绩评价与自己无关。
  6. 道人元具眼:有智慧的人能看透事物本质。
  7. 批判亦慈悲:真正的批评源于关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毁誉”和“鸡虫事”的对比,展现名声的微不足道。
  • 反问:以疑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
  • 比喻:用“鸡虫事”形象化地表达琐碎与无意义。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对名声、地位的看法,倡导一种超越世俗荣誉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毁誉:象征外界对个人的评价。
  • 鸡虫事:象征微不足道的琐事。
  • 高爵:象征社会地位和荣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鸡虫事”指的是什么? A. 重要的事情
    B. 微不足道的琐事
    C. 个人成就
    答案:B

  2. 诗人对于“高爵”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冷漠
    C. 渴望
    答案:B

  3. “道人元具眼”在诗中指的是? A. 有智慧的人
    B. 一般人
    C. 名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张元干的《解嘲示真歇老人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在对待人生和名利的态度上形成对比:张元干选择了淡泊,而李白则表现出对人生豪情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