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慈颜推寿相,懿范在吾乡。
不待黄堂养,空遗紫诰藏。
板舆悲骑省,板舆悲骑省,
鹤客吊龙骧。
风卷铭旌去,松冈閟夜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刘建州母亲的哀思。母亲的慈祥面容和长寿的形象,在我心中永存。她的德行在我们乡里广为流传,不需要在黄堂(即高堂)中接受荣养,却留下了空荡荡的紫诰(即官职的象征)。我悲伤地回忆起她的灵车,悲痛的情绪难以自已。来吊唁的宾客如鹤般静默,而风卷走了铭刻的旌旗,夜晚的松冈显得格外漫长。
注释:
- 慈颜:慈祥的面容。
- 推寿相:延续长寿的形象。
- 懿范:美好的德行和榜样。
- 黄堂:高堂,指的是父母或长辈的所在。
- 紫诰:紫色的诰命,象征着官职或荣誉。
- 板舆:灵车。
- 鹤客:来吊唁的客人。
- 铭旌:铭刻的旗帜,用来代表某种身份或地位。
- 松冈:松树覆盖的山冈,意指墓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优雅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抒情和自然景观。其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世故,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建州母亲去世之际,表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以及对亡者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悲痛的情感为主线,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刘建州母亲的怀念与哀悼。开篇以“慈颜推寿相”引入,诗人通过描绘母亲的慈祥面容,表达母亲作为家庭支柱的形象。接着“懿范在吾乡”则强调了其德行对乡里的影响,表现出母亲深厚的社会影响力。这种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结合,使得哀悼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整个乡里的共同感受。
“板舆悲骑省”反复的句式,突显了灵车的悲痛气氛,进一步加深了亲人失去的痛苦。最后两句“风卷铭旌去,松冈閟夜长”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松冈的宁静反衬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融入了自然与人情的交织,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张元干的用词凝练,意境深远,使得这首挽章不仅是一篇哀悼之作,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慈颜推寿相”:描绘母亲的慈祥面容,象征着长寿的美好。
- “懿范在吾乡”:母亲的德行在乡里得以传承。
- “不待黄堂养”:母亲的影响不需要依赖高堂的荣养。
- “空遗紫诰藏”:留下的仅是空荡的荣誉象征。
- “板舆悲骑省”:灵车的悲痛情景让人难以忘怀。
- “鹤客吊龙骧”:来吊唁的人如鹤般庄重。
- “风卷铭旌去”:随风而逝的铭刻,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 “松冈閟夜长”:松冈的宁静与漫长的夜晚,象征着失去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慈颜推寿相”与“懿范在吾乡”,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象征:紫诰象征着地位与荣誉,反映出母亲的高尚品质。
- 意象:使用自然元素(风、松冈)来反衬内心的情感,增强诗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母亲的怀念,表现了对亲情的深刻理解与敬重,同时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 慈颜:象征母爱,是温暖与关怀的化身。
- 黄堂:象征家庭的温暖与依赖。
- 紫诰:象征荣誉与成就的虚无。
- 板舆:象征生命的脆弱与逝去。
- 松冈:象征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懿范”指的是什么? A. 母亲的美德
B. 诗人的才华
C. 高堂的荣耀
D. 乡里的风俗 -
“板舆悲骑省”中的“板舆”指的是什么? A. 灵车
B. 船只
C. 马车
D. 轿子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作品,抒发人们对亲情与友情的思念。
- 《春望》:杜甫的诗作,表达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与思念。
诗词对比:
- 张元干《挽章》 vs. 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亲人及故土的思念,但张元干的情感更为细腻,杜甫则体现出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