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感事呈同官》

时间: 2025-01-23 04:28:02

三月八日值寒食,阴霾蔽空不肯收。

北园花木殊未动,到处哭雨惟鸣鸠。

吾曹可怜爱薄宦,甘此寂寞来山州。

酒肴有无更莫问,逢遇相与清谈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感事呈同官 文同 〔宋代〕 三月八日值寒食,阴霾蔽空不肯收。 北园花木殊未动,到处哭雨惟鸣鸠。 吾曹可怜爱薄宦,甘此寂寞来山州。 酒肴有无更莫问,逢遇相与清谈休。

白话文翻译:

三月八日这一天是寒食节,天空被阴霾遮蔽,不肯散去。 北园中的花木还未开始绽放,到处都是雨声和斑鸠的鸣叫。 我们这些可怜的人,虽然只是薄宦,却甘愿在这寂寞的山州度过。 酒肴的有无更不必问,遇到知己时,只需清谈便足够。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冷食。
  • 阴霾:指天气阴沉,空气中充满尘埃和水汽。
  • 北园:指北边的园子。
  • 殊未动:特别还没有动静,指花木还未开放。
  • 哭雨:形容雨声如哭泣。
  • 鸣鸠:斑鸠的鸣叫。
  • 薄宦:指官职低微。
  • 山州:指偏远的山区。
  • 酒肴:酒和菜肴。
  • 清谈:指不涉及实际事务的闲谈。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下令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只吃冷食,后演变为寒食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反映了作者在寒食节这一天的感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景物的敏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作者可能身处偏远之地,感受到了节日的寂寥和自然的凄凉,借此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阴霾蔽日的景象和北园花木未动的静谧,通过“哭雨”和“鸣鸠”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诗中“吾曹可怜爱薄宦,甘此寂寞来山州”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山野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酒肴有无更莫问,逢遇相与清谈休”,则强调了与知己相聚时的清谈之乐,体现了作者对人际交往的简单和纯粹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月八日值寒食,阴霾蔽空不肯收。”:点明时间,寒食节当天,天空阴沉,不愿散去。
  2. “北园花木殊未动,到处哭雨惟鸣鸠。”:北园中的花木还未开放,雨声如哭泣,只有斑鸠在鸣叫。
  3. “吾曹可怜爱薄宦,甘此寂寞来山州。”:作者自述,虽然官职低微,却甘愿在寂寞的山州度过。
  4. “酒肴有无更莫问,逢遇相与清谈休。”:酒肴的有无不必在意,遇到知己时,只需清谈便足够。

修辞手法:

  • 拟人:“阴霾蔽空不肯收”中的“不肯收”赋予了阴霾以人的情感。
  • 比喻:“到处哭雨惟鸣鸠”中的“哭雨”比喻雨声如哭泣。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官场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寂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单人际交往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霾:象征着压抑和沉闷的气氛。
  • 哭雨:象征着凄凉和悲伤。
  • 鸣鸠:象征着孤寂和自然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A. 清明节 B. 寒食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2. “阴霾蔽空不肯收”中的“不肯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3. 诗中“吾曹可怜爱薄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官场的厌倦 C. 对山野的恐惧 D. 对山野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苏轼的《寒食帖》: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寒食感事呈同官》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但文同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寂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文同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