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长松寺慈禅师》

时间: 2025-01-26 01:42:53

一年山色好相看,欲去仍来倍黯然。

大士初无留客意,幽人更结住山缘。

梨花村落清明后,梅子园林五月前。

我已到家春亦老,酒杯犹足趁流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贻长松寺慈禅师
李流谦 〔宋代〕

一年山色好相看,
欲去仍来倍黯然。
大士初无留客意,
幽人更结住山缘。
梨花村落清明后,
梅子园林五月前。
我已到家春亦老,
酒杯犹足趁流年。

白话文翻译:

这一年山色美丽,令人心旷神怡,
我本想离去,却因思念倍感忧伤。
大士(高僧)本无留客之意,
我这幽居之人更是与山水结下不解之缘。
梨花盛开在清明节后,
梅子成熟在五月之前。
我虽然已到家,春天也渐渐老去,
但酒杯依然可以陪伴我追逐流光岁月。

注释:

  • 大士:指高僧,佛教中指具有大智慧的人。
  • 幽人:指隐居的人,远离尘嚣的人。
  • 梨花村落:指梨花盛开的地方,暗示生机与美丽。
  • 梅子园林:指梅子树的园林,象征着丰收与生机。
  •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常用来表达对岁月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以描写山水、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隐逸思想。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李流谦隐居于长松寺期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贻长松寺慈禅师》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篇描绘了生机盎然的山色,诗人想要离开却因对自然美景的依恋而感到黯然。这里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深情与依恋,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中提到“大士”和“幽人”,一方面展现了佛教文化中的隐逸思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对精神寄托的追求与向往。

后面的两句描写了梨花和梅子的景象,时间的流逝在这里通过季节的更迭得以体现。春天的老去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而酒杯的引入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流年不复的追念。整首诗在抒发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人生感悟的同时,又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形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年山色好相看: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 欲去仍来倍黯然:想要离去却因美景而感到内心的忧伤。
  • 大士初无留客意:高僧本无意留客,突显出自然的无情。
  • 幽人更结住山缘:隐居之人更与山水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 梨花村落清明后:描写梨花盛开的美好时光。
  • 梅子园林五月前:描绘梅子成熟的季节,象征着丰收。
  • 我已到家春亦老:虽然回到家,但春天已渐渐老去,感慨岁月流逝。
  • 酒杯犹足趁流年:酒杯象征着对生活的追求与享受,尽管时间流逝,但依然可以通过饮酒来庆祝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酒杯”比作追逐流年的象征。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老去”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梨花村落”与“梅子园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隐逸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人生与自然的深思。

意象分析:

  • 山色:象征自然之美,代表诗人向往的宁静生活。
  • 梨花、梅子:象征春天与丰收,反映出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酒杯:象征着生活的享受与对岁月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士”指的是谁?

    • A. 高僧
    • B. 诗人
    • C. 仙人
  2. 诗人对流年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感慨与追忆
    • C. 忽略
  3. “梨花村落”的意象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生机与美丽
    • C. 秋天的凋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流谦的《贻长松寺慈禅师》虽然同样描绘了自然风光,但李流谦更多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王维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在主题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流谦传记及相关研究文章
  • 相关古诗词鉴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