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洞》

时间: 2025-01-11 06:18:31

信有金光窈窕迎,夹墀流濑自纵横。

幽崖白日高寒斗,特地银河洒濯明。

霜杵预知秋转急,天瓢还引醉同倾。

新传水次餐花法,从写云中曳佩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云洞
作者: 陈子壮 〔明代〕

信有金光窈窕迎,
夹墀流濑自纵横。
幽崖白日高寒斗,
特地银河洒濯明。
霜杵预知秋转急,
天瓢还引醉同倾。
新传水次餐花法,
从写云中曳佩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白云洞的美丽景色,金色的光辉迎面而来,夹道的溪流纵横交错。高耸的幽崖在白日下显得高冷,银河在此特意洒下清澈的光辉。霜杵预示着秋天的匆忙来临,天上的瓢虫引导着人们共同沉醉。新近传来的饮水和赏花的法则,仿佛从云中传来佩戴的声响。

注释

  • :确实,的确。
  • 金光:指阳光的金色光辉。
  • 窈窕:形容美好而秀丽。
  • 夹墀流濑:夹道的溪水,自然流淌而成的河流。
  • 幽崖:深邃的山崖。
  • 高寒斗:指高处的寒冷星斗。
  • 特地:特别地,特意。
  • 银河:天上的星河,常用来形容清冷而明亮的景象。
  • 洒濯:洒下,洗涤。
  • 霜杵:霜打的杵,象征秋天来临。
  • 天瓢:天上的瓢虫,传达轻快和愉悦。
  • 新传水次餐花法:新近传来的饮水和赏花的方式。
  • 曳佩声:佩戴物品发出的声响,象征轻盈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壮,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追求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在游历白云洞时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白云洞》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美的修辞,展现了白云洞的壮丽与幽深。开篇“信有金光窈窕迎”,通过光线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氛围,接着“夹墀流濑自纵横”使人联想到溪水的潺潺流动,动静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角转向高耸的山崖和明亮的银河,展现出一种高远而清冷的情感。最后两句以“霜杵”和“天瓢”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秋天来临的感知,以及人们在自然中沉醉的状态,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体来说,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信有金光窈窕迎:确实有金色的光辉迎接。
  • 夹墀流濑自纵横:两旁溪水纵横交错,流淌自如。
  • 幽崖白日高寒斗:幽深的山崖在白天显得高冷,斗星显露。
  • 特地银河洒濯明:特别是银河在此洒下清晰的光辉。
  • 霜杵预知秋转急:霜打的杵预示着秋天的匆忙来临。
  • 天瓢还引醉同倾:天上的瓢虫引导着人们一起沉醉。
  • 新传水次餐花法:新传的饮水与赏花的法则。
  • 从写云中曳佩声:仿佛从云中传来佩戴的声响。

修辞手法

  • 比喻:金光、银河等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如“天瓢还引醉同倾”,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与行为。
  • 对仗:如“夹墀流濑自纵横”与“幽崖白日高寒斗”,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光:象征温暖与希望。
  • 苍崖:象征高远与幽深。
  • 银河:象征神秘与美好。
  • 霜杵:象征季节更替与时间流逝。
  • 天瓢:象征轻快与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光”象征什么? A. 希望
    B. 恐惧
    C. 失落
    D. 疲惫

  2. “霜杵预知秋转急”中的“霜杵”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3. 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和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王安石
  • 《山居秋暝》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的诗更强调静谧与内心的平和,而陈子壮则更加注重于景色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山水诗的艺术表现》
  • 《陈子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