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答友人远讯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2 09:54:45

故人千里问加餐,三径何如蜀道难。

耕食已能轻五斗,无心随伴索长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人千里问加餐,三径何如蜀道难。
耕食已能轻五斗,无心随伴索长安。

白话文翻译:

故人远在千里之外,问我是否需要增添餐食。
我这里的三条小径,跟蜀道相比也是困难重重。
我虽然耕作和吃饭已经很轻松,
但心中无意跟随他去追寻长安。

注释:

  • 故人:老朋友,指与作者有深厚交情的人。
  • 千里:形容距离远,表示朋友在远方。
  • 加餐:指增添饭食,表示关心和问候。
  • 三径:指诗人所居住地方的小路。
  • 蜀道:指古代通往四川的道路,以艰难著称。
  • 耕食:耕作和生活,指简单而自足的生活。
  • 索长安:追寻长安,象征着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 蜀道难:蜀道是古代四川与其他地方的交通要道,因山高路险而著称,常用来比喻行路艰难。在这里用以比喻诗人所处环境的孤寂与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龙云,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都市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抒发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远离繁华都市的郊居生活中,朋友远道而来问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反映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与对长安繁华的无奈。

诗歌鉴赏:

《郊居答友人远讯二首 其一》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淡然与宁静。诗的开头以朋友的问候引出,既表现了人际间的情谊,也引发了诗人对自身生活的思考。第一句通过“千里”强调了距离的遥远,体现了友人的关怀和深情。接着诗人提到“三径”,与“蜀道”相对比,进一步突出自己身处环境的艰难与孤独。

而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自足与内心的淡泊,虽然“耕食已能轻五斗”,即生活已经相对安稳,但诗人却对长安的繁华不再心向往之,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对物质的漠视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性的思索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人千里问加餐:开篇点名远方的朋友,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心。
  • 三径何如蜀道难:借蜀道艰难,来形容自己所处环境的艰辛。
  • 耕食已能轻五斗:表达自己通过耕作获得的生活自给自足,生活虽简单但轻松。
  • 无心随伴索长安:虽有长安的诱惑,但内心却已不再追求,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蜀道难”与“三径”对比,突显环境的艰难。
  • 反语:表面上看似对长安有向往,实际上内心无意,反映了对物欲的冷漠。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安逸田园生活的珍视,以及对繁华都市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追求内心宁静和自我价值的精神。

意象分析:

  • 千里:象征距离与牵挂,体现友情的深厚。
  • 蜀道:象征艰难与挑战,反映生活的困顿。
  • 耕食:象征简单和自足的生活方式,表现田园理想。
  • 长安:象征繁华与追求,表现出对物质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道”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物质生活
    C. 生活的艰难
    D. 田园

  2. 诗人对长安的态度是? A. 向往
    B. 珍惜
    C. 无意
    D. 失望

  3. “三径”在诗中指什么? A. 山路
    B. 小路
    C. 城市
    D. 河流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田园生活,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宁静氛围的营造。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强调归隐生活的理想,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田园诗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