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使君祠二首》

时间: 2025-04-28 17:33:14

梁初奄巴蜀,仍有渡沪人。

汲直余蒸简,萧翁亦聚尘。

杰魂犹念沛,远梦不归秦。

幻化元超忽,何劳问大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使君祠二首
作者: 李流谦

梁初奄巴蜀,仍有渡沪人。
汲直余蒸简,萧翁亦聚尘。
杰魂犹念沛,远梦不归秦。
幻化元超忽,何劳问大钧。

白话文翻译:

在梁朝初年,巴蜀地区依旧有人渡过长江。
汲取纯正的泉水,余下的蒸气飘散,萧翁也聚集在这里。
杰出的人才的灵魂仍然怀念沛水,远大的梦想却无法归还到秦国。
幻化的事物瞬息万变,何必去询问那个伟大的天道呢?

注释:

  • : 突然、急速。
  • 渡沪人: 指渡过长江的人。
  • 汲直: 汲取纯正的水。
  • 蒸简: 这里指的是蒸气、气息。
  • 杰魂: 杰出的人才的灵魂。
  • : 指沛水,古代沛国的水,象征丰沛的才华。
  • 幻化: 变化、幻影。
  • 大钧: 指天道、宇宙的法则。

典故解析:

  • 巴蜀: 古代中国的地名,今四川一带,是历史上人才辈出的地方。
  • 沛水: 指的是古代沛国的水,象征着丰沛和伟大的成就。
  • : 指秦国,象征着统一与强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借古喻今,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开头提到的“梁初奄巴蜀”,一方面展现了地域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才的流动与历史的延续。“汲直余蒸简,萧翁亦聚尘”,通过对环境的描绘,突显了人物的孤独和对过往的追忆。后两句“杰魂犹念沛,远梦不归秦”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杰出人物的怀念,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始终无法实现,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深邃而复杂,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语言上运用了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梁初奄巴蜀: 描绘历史背景,提及巴蜀地区的情况,暗示人才流动的历史。
    • 仍有渡沪人: 强调即便在历史变迁中,人们依然在追寻理想。
    • 汲直余蒸简: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环境,反映人物的追忆。
    • 杰魂犹念沛: 表达对杰出灵魂的怀念。
    • 远梦不归秦: 强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 幻化元超忽: 反映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何劳问大钧: 质疑对大道的探询,表现出一种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杰魂”与“沛水”比喻理想与才华。
    • 拟人:赋予无形的“梦”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杰出人才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巴蜀: 象征人才辈出之地,历史的积淀。
  • 沛水: 代表丰沛的才华与理想。
  • 渡人: 代表追求理想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杰魂”指的是: A. 杰出的人才的精神
    B. 一种水流
    C. 古代的器具

  2.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乐观
    B. 忧伤
    C. 激昂

  3. “远梦不归秦”意指: A. 理想无法实现
    B. 对秦国的向往
    C. 归乡的愿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流谦的《陆使君祠二首》,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感慨,但李白更加奔放,而李流谦则更显沉思与忧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流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