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西山》

时间: 2025-02-04 16:33:15

老惫无如汗沈何,起看玉宇泻银河。

残山剩水凄凉甚,明月清风感怆多。

无计闭门遮外事,真成开眼梦南柯。

坐来不觉东方白,又是余生一夜过。

意思解释

留西山

原文展示:

老惫无如汗沈何,起看玉宇泻银河。
残山剩水凄凉甚,明月清风感怆多。
无计闭门遮外事,真成开眼梦南柯。
坐来不觉东方白,又是余生一夜过。


白话文翻译:

我感到疲惫不堪,仿佛汗水淋漓,起身时看到天空如同银河倾泻而下。
残余的山水显得凄凉,明月和清风让我更添伤感。
我无计可施,关上门来遮挡外面的事情,结果真如做了一场南柯梦。
坐着不觉东方已现白光,又是我余生中度过的一夜。


注释:

  1. :疲惫,困乏。
  2. 玉宇:指美丽的天空。
  3. :倾泻,流出。
  4. 残山剩水:指残存的山和水,象征荒凉。
  5. 清风:指凉爽的风。
  6. 南柯梦:出自《南柯太守传》,比喻梦境中的幻影。
  7. 东方白:晨光,指黎明的到来。

典故解析:

“南柯梦”出自《南柯太守传》,讲述主人公在梦中经历了荣华富贵,醒来却发现一切只是梦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其诗风格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留西山》写于诗人老年的某个夏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体悟。诗人在山水间感受到生命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留西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及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以“老惫无如汗沈何”引入,直接抒发了诗人因年老而感到的无奈与疲惫,体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接着,诗人起身观赏天空,银河泻下的壮丽景象与内心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残山剩水凄凉甚”一句则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残破的山水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明月清风的描写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仿佛在叹息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而“无计闭门遮外事”则表现了诗人对外界事物的无力感,最后以“又是余生一夜过”结束,透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令人深思。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独具匠心,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思维。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老惫无如汗沈何”:表达年老的身体疲倦,汗水如雨。
    • “起看玉宇泻银河”:起身看到浩瀚的天空,银河倾泻的壮观景象。
    • “残山剩水凄凉甚”:残留的山水显得极其凄凉。
    • “明月清风感怆多”:明亮的月光和清风让人感伤。
    • “无计闭门遮外事”:无计可施,关上门来避开外事。
    • “真成开眼梦南柯”:结果如同南柯梦,虚幻而不真实。
    • “坐来不觉东方白”:坐着不知不觉天已亮了。
    • “又是余生一夜过”:感叹又度过了一夜,时光流逝。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梦境与南柯梦相提并论,表现出人生如梦的哲理。
    • 拟人:明月和清风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 对仗:如“残山剩水”与“明月清风”构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孤独,通过自然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揭示了人生如梦的哲理。


意象分析:

  1. 老惫:象征老年人的无力与疲惫。
  2. 银河:象征浩瀚与美丽,亦暗含人生的流逝。
  3. 残山剩水:象征凋零与失落。
  4. 明月清风:象征宁静与思绪。
  5. 南柯梦:象征虚幻与追忆。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
    诗中“南柯梦”出自哪部作品?
    A.《红楼梦》
    B.《南柯太守传》
    C.《西游记》
    D.《水浒传》

  2. 填空题
    诗中“又是余生一夜过”表达了诗人对__的感慨。

  3. 判断题
    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情。对/错

答案:

  1. B
  2. 生命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1.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2.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将进酒》:更为豪迈,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名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