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春寒
芳辰能几。一半归风雨。
冷落秋千深院宇。双燕飞来愁语。
画堂人静帘闲。宝炉放近屏山。
憔悴不成情思,杏花连日春寒。
白话文翻译:
芳香的时光还能有几多?大半都被风雨带走了。
深院里的秋千冷落无人问津,双燕飞来,带着愁苦的言语。
画堂里人静帘子也闲,宝炉近于屏风山。
我憔悴得无心思,杏花在连日的春寒中凋零。
注释:
- 芳辰:指美好的时光。
- 归:过去、离去的意思。
- 冷落:冷清、荒凉。
- 秋千:一种玩耍的器具,象征着欢乐的时光。
- 双燕:指两只燕子,常用来象征春天和恋情。
- 愁语:愁苦的言语。
- 画堂:装饰精美的厅堂。
- 宝炉:古代用于熏香或烹煮的器具。
- 憔悴:形容精神或身体的疲惫。
- 杏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霆,明代诗人,以情感细腻和语言优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春秋时节的自然景色以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清平乐 春寒》创作于春季,正值杏花盛开之时,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清平乐 春寒》通过对春寒时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的开头“芳辰能几。一半归风雨”即刻引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反映出诗人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接着“冷落秋千深院宇”则展现了孤寂的环境,秋千作为象征欢乐的物品,在此却显得无比冷清,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双燕飞来愁语”则用燕子这一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燕子的愁苦言语又让这种春意带上了一层忧伤,反差之中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后面的“画堂人静帘闲”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却也显得生冷寂寞,诗人似乎被隔绝在世俗欢乐之外,无法融入。
“憔悴不成情思,杏花连日春寒”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杏花虽美却因春寒而显得凋零,诗人的心情也如同这凋零的花朵,无法再绽放出情思。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淡淡的哀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芳辰能几:感叹美好的春光已经不多。
- 一半归风雨:大部分美好的时光被风雨所带走。
- 冷落秋千深院宇:深院中的秋千冷落无人问津,显得孤寂。
- 双燕飞来愁语:双燕飞来,却传递出愁苦的讯息。
- 画堂人静帘闲:画堂里静悄悄,帘子也随风闲挂。
- 宝炉放近屏山:宝炉放在屏风旁,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憔悴不成情思:心情憔悴,无法产生情感。
- 杏花连日春寒:杏花在连日的春寒中凋零。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寒比作情感的寒冷,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燕子被赋予了愁苦的语言,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冷落秋千深院宇”中的深院与秋千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寒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个人情感的无奈,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 秋千:象征着欢乐与童趣,但在此处却反衬出冷清。
- 双燕:象征春天,但又带来愁苦的情绪。
- 杏花:春天的象征,因寒冷而凋零,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辰能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 C. 对爱情的渴望
-
“双燕飞来愁语”中,双燕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困扰
-
诗中的“憔悴不成情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A. 精力充沛
- B. 感情丰富
- C. 精神疲惫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愁苦。
- 苏轼的《蝶恋花》:描绘春天的景色,折射出人生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霆的《清平乐 春寒》和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虽然两者皆有对自然的描绘,但陈霆更偏向于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而李白则透出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霆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李清照与陈霆的诗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