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檎近 其一 双调》
时间: 2025-04-27 20:0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
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
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
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
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
望虚檐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树刚刚柔软,冬天的梅花反而更显香气。
暮雪映衬着清冷的山峦,像玉尘般洒落在林塘。
那冷风飘来,令人难忍,只能让它穿过窗帘。
似乎想要为自己打扮一番,手握丝弦轻轻拨动。
词赋的客人冷落了,水云的乡村显得萧索。
我提笔写字,仍旧怀念东梁的风流。
望着虚空的檐角慢慢转动,回廊尚未打扫,夜长了不必惜空酒杯。
注释
- 高柳:指春天的柳树,象征温暖的春天。
- 冻梅:指寒冬中的梅花,象征坚韧和美丽。
- 暮雪:傍晚时分的雪,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玉尘:比喻雪花的洁白和轻盈。
- 故遣:无奈之下让冷风穿窗而入。
- 新妆:比喻对生活的重新打扮和期待。
- 词赋客:指从事诗词创作的人。
- 东梁:指古代名士的聚集地,象征风流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是宋代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他的词风典雅、清丽,深受后世推崇。周邦彦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融入了丰富的音乐性。
创作背景
《红林檎近》是在春寒料峭的季节中写成,诗人通过对春梅、柳树、雪景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往昔风流的怀念。
诗歌鉴赏
《红林檎近 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寒中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开头两句“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便将春天与冬天的对比呈现得淋漓尽致,春柳的柔软与寒梅的芬芳相得益彰,暗示了生命的韧性与美的对立。接下来“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则表现出一种清冷而优雅的意境,雪的纯净与寒意传递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脆弱。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开始反思自身的处境与心境,“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在冷风的侵扰下,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孤寂。这里的“新妆”与“丝簧”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努力,但最终却被现实的冷漠所击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摹与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柳春才软:春天的柳树刚刚发芽,柔软的枝条。
- 冻梅寒更香:寒冷的梅花反而更加香艳。
- 暮雪助清峭:黄昏的雪花更加衬托出山峦的清峭。
- 玉尘散林塘:雪如玉尘,洒落在林塘之上。
- 那堪飘风递冷:难以忍受的冷风不断飘送。
- 故遣度幕穿窗:无奈之下让冷风穿过窗帘。
- 似欲料理新妆:似乎想要为自己重新打扮。
- 呵手弄丝簧:一边呵着手,一边拨弄丝弦。
- 冷落词赋客:诗词的客人感到冷落。
- 萧索水云乡:水云乡村显得冷清和萧索。
- 援毫授简:提笔书写,表达情感。
- 风流犹忆东梁:仍旧怀念往昔的风流时光。
- 望虚檐徐转:看着虚空的檐角慢慢转动。
- 回廊未扫:回廊还未打扫,显得荒凉。
- 夜长莫惜空酒觞:夜很长,不必惋惜空酒杯。
修辞手法
- 对比:春柳与冬梅的对比,体现了春寒与生命力的矛盾。
- 比喻:将雪比喻为“玉尘”,增强了诗句的美感。
- 拟人:冷风如人般侵扰,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逝去岁月的怀念,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孤独。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柳:象征希望与生机。
- 冻梅:象征坚韧与美丽。
- 暮雪: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清冷的孤寂。
- 丝簧: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音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冻梅寒更香”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冬天的寒冷
B. 梅花的坚韧与美丽
C. 春天的温暖
答案:B -
“高柳春才软”中的“高柳”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柳树
C. 松树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东梁”指代的是? A. 一座山
B. 古代名士的聚集地
C. 一种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诗词对比
- 周邦彦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但周邦彦的作品更为清丽淡雅,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女性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邦彦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红林檎近 其一》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