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拨燕巢)》

时间: 2025-01-25 18:10:22

轻软舞时腰。

初学吹笙苦未调。

谁遣有情知事早,相撩。

暗举罗巾远见招。

痴騃一团娇。

自折长条拨燕巢。

不道有人潜看著,从教。

掉下鬟心与凤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拨燕巢)
作者:周邦彦 〔宋代〕

轻软舞时腰。
初学吹笙苦未调。
谁遣有情知事早,相撩。
暗举罗巾远见招。
痴騃一团娇。
自折长条拨燕巢。
不道有人潜看著,从教。
掉下鬟心与凤翘。

白话文翻译

轻盈柔软地舞动着腰肢,
初学吹奏笙乐却难以调好音。
是谁让有情之人早早地知晓这些事,互相挑逗?
我暗暗举起罗巾,远远地向你招手。
痴迷而娇羞的一团,
自己折下长条拨动燕子巢。
没想到有人在一旁偷偷观看,任由他。
头发饰品掉落,心情与凤头饰一同飞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软:形容舞姿轻盈柔软。
  • :一种古代乐器。
  • 有情:指有情感的人。
  • 罗巾:一种轻薄的布巾。
  • 痴騃:形容痴迷而愚昧的状态。
  • 拨燕巢:指拨弄燕子的巢,象征爱情的调皮和亲密。
  • 鬟心:指发饰,通常用来装饰发髻。

典故解析:

  • 燕巢:在古代文学中,燕子常常象征着爱情和温馨的家庭,拨燕巢可以理解为在爱情中轻轻挑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华丽、细腻,擅长描写女性情感与生活日常。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代,处于文人文化盛行的时期,周邦彦的作品多探讨情感与生活,体现了对女性柔美的赞美和细腻的情感描写。

诗歌鉴赏

《南乡子(拨燕巢)》是一首描绘爱情的词作,周邦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恋爱中的甜美与羞涩。词中描绘的女子在轻盈的舞动中,流露出初学时的青涩与无奈,暗示着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技巧的追求。开头两句“轻软舞时腰”和“初学吹笙苦未调”,通过舞姿与音乐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轻快又略显无助的氛围,展现了年轻女子在爱情面前的羞怯。

接下来的“谁遣有情知事早,相撩”则引出一种情感的互动,暗示两人间的微妙关系。而“暗举罗巾远见招”则表现了对爱慕之人的暗示与召唤,情感的张力在这里达到高潮。后半部分的“痴騃一团娇”则展示了她对爱情的沉迷与娇羞,随后的“自折长条拨燕巢”则是对爱情调皮的比喻,象征着她在爱情中主动出击的勇气。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追求,深刻而动人,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软舞时腰:描绘女子舞动时的轻盈和柔美,展现她的优雅。
  2. 初学吹笙苦未调:指她刚开始学习乐器,表达对爱情的生疏与苦恼。
  3. 谁遣有情知事早,相撩:感叹有情之人早已知晓心思,暗示两人之间的情愫。
  4. 暗举罗巾远见招:用罗巾暗示对心上人的召唤,展现她的心思。
  5. 痴騃一团娇:形容她在爱情面前的娇羞和痴迷。
  6. 自折长条拨燕巢:比喻她在爱情中主动调戏。
  7. 不道有人潜看著,从教:表现对旁观者的无所谓,暗示恋情的隐秘性。
  8. 掉下鬟心与凤翘:描述因情绪激动而掉落的发饰,象征心情的波动。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拨燕巢”,比喻爱情中的调戏与亲密。
  • 拟人:将情感赋予物体,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轻软舞时腰”和“初学吹笙苦未调”,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爱情的初体验,展现了年轻女子在爱情中的羞涩与期盼,传达出一种甜美而又脆弱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青春与活力。
  • :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罗巾:象征女性的柔美与情感的暗示。
  • 燕巢:象征爱的温馨与亲密。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女性的柔美形象,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轻软舞时腰”中的“轻软”指什么?
    A. 轻盈柔美
    B. 沉重粗糙
    C. 疲惫无力

  2. “暗举罗巾远见招”中“罗巾”象征什么?
    A. 书信
    B. 情意的暗示
    C. 食物

  3. 诗中提到的“燕巢”象征了什么?
    A. 冷漠
    B. 爱情的温馨
    C. 战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情感与生活细腻之处。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爱情的深情与思念。

诗词对比:

  •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作品皆围绕情感,但周邦彦更注重细腻的描绘,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内心的挣扎与思念。两者风格不同,但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表达却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