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别张欢(一作劝)》

时间: 2025-01-10 22:54:31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

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

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别张欢(一作劝)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
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
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白话文翻译:

每年我都在五湖之上,看腻了那湖面的春景。
我长时间沉醉并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愁苦并不是因为贫困。
山川使人迷失方向,伊洛河畔让我困在风尘之中。
今天在这小舟上告别,都是为了成为沧海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湖:指的是众多湖泊,象征着大自然的美。
  • 厌见:厌倦看到。
  • 长醉:长时间沉醉。
  • 伊洛:指的是伊河和洛河,古代著名的两条河流。
  • 沧海:指大海,象征着广阔的生活和情感。

典故解析:

  • “五湖春”:可能指春天的美景,在古诗词中常用自然景色来表现情感。
  • “扁舟”:古代小船,这里暗示着旅行与分别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洒脱,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眷恋。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与友人张欢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江上别张欢》以五湖的春景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厌倦,似乎暗示着他内心的孤独与烦恼。长醉非关酒,意味着诗人虽然沉浸在酒中,却并非因酒而醉,而是因为内心的忧愁。这一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悲苦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山川迷道路”和“伊洛困风尘”两句,展现了他在生活中迷失的状态,面对广阔的自然和复杂的社会,诗人感到无所适从。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天的分别更显得沉重,最后一句“俱为沧海人”,则让这种分别的情感升华到一种更为广泛的生命感悟,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是人生的常态,大家都将在生活的海洋中漂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摹和自然意象的交融,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深邃与敏感,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 - 每年在五湖上看,已对那春天的美景感到厌倦。
  2. “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 长时间的醉意并非因酒,而是因为心中多愁,愁苦并不是因为贫穷。
  3.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 - 山川使我迷失方向,伊洛河畔让我困于风尘之中。
  4. “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 今天在小舟上告别,大家都是为了在浩瀚的海洋中漂泊的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生活比作“沧海”,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生命如大海,充满变幻与不确定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湖: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美好景象。
  • 扁舟:象征旅途与别离。
  • 沧海:象征广阔无垠的生活与人生的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醉非关酒”意指什么? A. 酒是醉的原因
    B. 醉意源于内心的忧愁
    C. 不喜欢酒

  2. 诗中提到的“五湖”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的自然
    B. 诗人的故乡
    C. 生活中的困扰

  3.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哀伤
    C. 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叔伦的《江上别张欢》和李白的《送友人》,两首诗均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李白的笔调更为豪放,而戴叔伦则更显细腻和愁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