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 题周栎园画册》
时间: 2025-04-28 01:48: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明池 题周栎园画册
作者:华长发〔清代〕
匝地青山,掀天碧浪,总为栎园飞舞。
风日淡画船锦缆,又疏雨薄云夹路。
展奚囊检点烟霞,相期待红叶黄花未暮。
更鸿雁霜高,葭苇露冷,事事画图堪妒。
翻笑当年都是误。纵梓泽平泉,怎能千古。
天台好半幅携来,蜀道难一肩担过。
尽流传沧桑无数。只云山形影,烟波风度。
任玉勒珠缨,麟符虎节,不向此中回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栎园的山水美景,青山环绕,碧浪翻涌,似乎一切都在为栎园的舞蹈而欢愉。风和日丽,画船在水面轻轻摇曳,薄雨和淡云交错在路上。诗人展开行囊,细细品味那烟霞的美丽,期待红叶和黄花的盛景。更有鸿雁在霜高的天空飞翔,葭苇上的露水清冷,所有的景象都让人嫉妒。回想当年,都是误会,纵然梓泽平原和泉水再美,又能留住多少千古的风华?天台的美景只是一幅半成的画,而蜀道的艰难又怎能一人承担?历史的沧桑已流传无数,但只剩下云山的形影和烟波的风度。即使有玉勒珠缨和麟符虎节的荣耀,也不愿再回到这片土地。
注释
- 匝地:环绕四周。
- 栎园:指的是栎树环绕的园子。
- 奚囊:古代的一个包,常用于装烟霞等美丽的景物。
- 鸿雁霜高:形容鸿雁在高空飞翔,带有秋天的肃杀之气。
- 梓泽平泉:指的是风景如画的地方。
- 天台:天台山,风景名胜。
- 蜀道:指蜀地的道路,以险峻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长发,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栎园的游览之时,诗人被周栎园的美丽景色所吸引,试图通过诗歌记录下这一瞬间的感受。
诗歌鉴赏
《金明池 题周栎园画册》是一首描绘自然美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栎园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山、碧浪、红叶、黄花,通过这些自然元素,诗人不仅描绘了栎园的美景,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的开头用“匝地青山,掀天碧浪”展现出宏大的自然场景,接着描绘船在水面上的悠闲景象,似乎一切都在轻松自在地流动。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了个人的情感,像是对过去的追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在结尾部分,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相结合,反省自己过去的误解与追求,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思索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情感上也层次分明,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匝地青山,掀天碧浪”描绘了青山环绕、波澜壮阔的景象。
- “风日淡画船锦缆”通过画船的悠然自得,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展奚囊检点烟霞”描绘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珍视。
- “更鸿雁霜高,葭苇露冷”则引入了秋意,增添了一份凉意和苍凉感。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景与情交融。对仗工整的句式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栎园的自然美展开,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稳重与永恒。
- 碧浪:象征流动与变化。
- 红叶黄花:象征生命的绚丽与短暂。
- 鸿雁:象征孤独与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栎园”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荒凉的沙漠
B. 幽静的湖泊
C. 青山和碧浪
D. 繁华的城市 -
“鸿雁霜高”的意象主要反映了哪种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骄傲
D. 平静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华长发的诗与杜甫的《登高》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华长发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关注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