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 蘧庵先生归自吴门闻携有秋岳先生新词作词奉柬》
时间: 2025-01-10 22:47: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明池
蘧庵先生归自吴门闻携有秋岳先生新词作词奉柬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夹岸轻阴,满塘细雨,惹得乱帆堆绿。
片石上千场箫鼓,高台后几番麋鹿。
记皋桥近泰娘家,恰栀子将开,枇杷初熟。
只白发江潭,东京遗老,伤心南朝艳曲。
近日征南军马盛,料不比当年,家家丝竹。
水驿闭龙舟谁竞,烟舫歇莲歌莫续。
想连天淼淼长洲,尽野鸟频啼,沙鸥轻浴。
且载得金荃,携将兰畹,归当忘忧小录。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阴影轻轻摇曳,池塘上细雨纷飞,惹得满帆乱堆绿色。
片石上演奏的箫鼓声此起彼伏,高台之后几次见到麋鹿。
我记得在皋桥附近的泰娘家,正是栀子花将要盛开,枇杷也开始成熟。
只有白发苍苍的江潭,东京的遗老,伤感南朝那些艳丽的曲调。
最近征南的军马盛行,想必不如往年,家家户户都在奏响丝竹乐器。
水驿里关闭的龙舟谁来竞渡,烟雾缭绕的小船也停止了莲花歌声。
我想起那连天的浩渺长洲,鸟儿频频啼叫,沙鸥轻轻沐浴。
不如载上金荃,带上兰畹,归去时可以忘却忧愁的小录。
注释
- 夹岸:指河岸。
- 轻阴:轻柔的阴影,指树荫或云影。
- 满塘细雨:池塘中细雨纷飞。
- 乱帆堆绿:形容船帆交错,映衬出绿意。
- 皋桥:地名,指靠近泰娘家的桥。
- 栀子:一种花,象征着美好。
- 白发江潭:指年老的人在江边的感慨。
- 南朝艳曲:南朝时期的美丽歌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700),字子昂,号维崧,晚号椿隐,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派为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归自吴门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背景中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迁及个人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这首《金明池》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开篇的“夹岸轻阴,满塘细雨”,带着一丝淡淡的愁绪,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令人联想到江南的温婉柔情。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艰难的生活与对往昔的怀念,比如“白发江潭,东京遗老”,展现了一种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中丰富的意象,如“千场箫鼓”、“几番麋鹿”,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景色,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气息和音乐文化。诗人通过对比往年与现今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思索,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夹岸轻阴,满塘细雨:描写雨中景色,营造出江南的湿润与细腻。
- 惹得乱帆堆绿:形容船只在雨中停泊,反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
- 片石上千场箫鼓:音乐的意象,体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 高台后几番麋鹿:自然中的生灵,增添了诗的趣味。
- 记皋桥近泰娘家:回忆与故乡的联系,充满乡愁。
- 恰栀子将开,枇杷初熟:描绘时节的变换,带有生活的气息。
- 只白发江潭: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东京遗老,伤心南朝艳曲:表达对过去的怀念,情感愈加深厚。
- 近日征南军马盛:反映社会动荡与战争的影响。
- 料不比当年,家家丝竹:对比往昔与现在的生活状态。
- 水驿闭龙舟谁竞:描绘宁静的水域,表现出一种无奈。
- 烟舫歇莲歌莫续:乐曲的停歇,象征着生活的无常。
- 想连天淼淼长洲: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沉醉。
- 尽野鸟频啼,沙鸥轻浴:展现生动的生态景观。
- 且载得金荃,携将兰畹:指诗人希望带走的美好事物。
- 归当忘忧小录:希望在归途中忘却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夹岸轻阴”将岸边的阴影形容得如人一般轻柔。
- 拟人:如“水驿闭龙舟”将船只拟人化,增添情感。
- 对仗:如“千场箫鼓,高台后几番麋鹿”,形成整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情感基调柔和而又略带忧伤,展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阴:象征自然的温柔与宁静。
- 细雨:带有情感的忧愁,渗透生活。
- 箫鼓:代表音乐与生活的丰盈。
- 麋鹿:自然和谐的象征。
- 白发:时间与衰老的象征,反映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夹岸轻阴”描述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 A. 晴天
- B. 雨天
- C. 风天
答案:B
-
诗人提到的“白发江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栀子”象征着什么?
- A. 悲伤
- B. 美好
- C. 平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 杜甫《春望》:描绘动荡中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陈维崧《金明池》与李清照《如梦令》:
- 两者都描绘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描写,但陈维崧更倾向于历史感与乡愁,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女性视角的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维崧及其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