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 龙洲道人墓用王叔闻韵》
时间: 2025-01-10 23:01: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宋遗民,江湖寄客,灌莽荒墩一个。
念半世青衫红泪,哭不了中原天堕。
到如今白骨空山,风云护未许短犁耕破。
叹青史遗文,多年读遍,此日墓门亲过。
一盏椒浆浇道左。问浩气雄才,销沉何所。
平吴志功名未展访戴梦烟波长锁。
剩斜阳三尺荒碑,惹千载骚人,停鞭驻舸。
也还胜兰亭,水声咽处,寂寞冬青花朵。
白话文翻译
诗歌描绘了赵宋朝廷灭亡后,遗民们的悲惨命运。诗人以自己对历史的沉重思考,表达了对故国沦陷的无奈与哀伤。此时的白骨已化为空山,风云也未曾允许耕作的耕牛进入这片土地。诗人叹息着,青史中的遗文已经读遍,今天却只是在墓前默默感怀。墓前的椒浆酒浇在两侧,询问那些英才豪杰,他们的理想与抱负如今何在?昔日平吴的志向与功名未能实现,梦中仍被长长的江波锁住。斜阳照耀着那三尺的荒碑,引得千年骚人驻足,停下马车,凝视这片土地。这里甚至比兰亭更胜一筹,水声淙淙,寂寞中开着冬青花。
注释
- 赵宋:指的是北宋和南宋时期的人民。
- 江湖寄客:指漂泊在外的人,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思念。
- 青衫红泪:青衫指代书生,红泪象征对故国的哀伤。
- 白骨空山:形容战乱后满山白骨,生灵涂炭。
- 短犁耕破:指不能进行耕作的悲惨状况。
- 青史遗文:指历史书籍中记录的文人事迹。
- 椒浆:指用椒和浆水酿成的酒,表示祭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常带有历史感和沉重的情感。在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朝,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以墓作为切入点,表达对历史的沉痛思考和对国家沦陷的无奈之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出对英雄豪杰的怀念与对理想的失落。
诗歌鉴赏
《金明池 龙洲道人墓用王叔闻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赵宋遗民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悲剧与个人的无奈。开头几句直接引入了历史背景,强调了作者身处的江湖漂泊的状态,突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接着,通过“白骨空山”的描写,展现了战乱之后的惨状,令人心痛不已。
在叹息“青史遗文”时,诗人展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历史的功名与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特别是提到“平吴志功名未展”,不仅具有历史的回顾,也表现出对未来无望的深沉感慨。
最后,诗人以斜阳与荒碑结束,运用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仿佛在沉思中走入了更深的历史与文化的回响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赵宋遗民,江湖寄客,灌莽荒墩一个。
- 描述了赵宋灭亡后的遗民如同漂泊的客人,孤独无依。
-
念半世青衫红泪,哭不了中原天堕。
- 诗人以青衫书生的形象,表达对故国沦陷的悲痛,泪水无法弥补失去的故土。
-
到如今白骨空山,风云护未许短犁耕破。
- 描绘战后的惨状,白骨遍地,风云变幻,土地荒芜。
-
叹青史遗文,多年读遍,此日墓门亲过。
- 诗人对历史文献的感叹,感到无力与苍凉,尤其是在墓前的沉思。
-
一盏椒浆浇道左。问浩气雄才,销沉何所。
- 祭奠英雄豪杰,询问他们的理想与志向为何沉寂。
-
平吴志功名未展访戴梦烟波长锁。
- 追思未能实现的理想与功名,似乎被历史的长河所锁住。
-
剩斜阳三尺荒碑,惹千载骚人,停鞭驻舸。
- 夕阳照耀着荒碑,吸引过往的文人停下脚步,思索历史。
-
也还胜兰亭,水声咽处,寂寞冬青花朵。
- 最后以自然景象收尾,表现出一种悠远和凄凉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骨空山”比喻战乱后的惨状,生动形象。
- 对仗:如“青史遗文”与“墓门亲过”,形成一种节奏感。
- 拟人:自然景物如“斜阳”与“水声”被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故国的哀伤,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更广泛的历史悲剧,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衫:象征知识分子,代表了理想与追求。
- 白骨:暗示战争的惨痛,生命的逝去。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
- 荒碑: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逝去的荣耀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赵宋遗民”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民?
- A. 唐朝
- B. 宋朝
- C. 明朝
-
诗中“白骨空山”是什么意思?
- A. 繁华的城市
- B. 战后遗留的惨状
- C. 自然的美景
-
“斜阳三尺荒碑”中,斜阳象征什么?
- A. 光明
- B. 过去的辉煌
-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宋朝
- B. 战后遗留的惨状
- C.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余光中的《乡愁》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策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王策更为沉重,李白则充满豪情。王策注重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策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王策的诗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