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眠云道者》
时间: 2024-09-19 21:50: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升旭漂漂照混茫,
游云焉得白云乡。
风吹稀发龙吟冷,
气袭衣衾鹤梦惊。
沧海伏沉通宝焰,
桑榆栖住享春光。
孤鹃啼响千峰里,
缥缈高堂更断肠。
白话文翻译:
《赠眠云道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晨曦初照、云雾缭绕的景象。诗人感叹日出时天空的朦胧,游云何能寻到那白云之乡。微风吹拂,龙吟声在寒冷中回荡,衣衾被气流袭来,惊醒了正在做鹤梦的我。大海的沉寂中,宝焰闪现,桑榆树下依然享受着春光。孤独的鹤鸣在千山之间回响,高堂上的愁绪更是令人断肠。
注释:
- 升旭:日出,旭日东升。
- 漂漂:形容日光照耀,轻盈而明亮。
- 游云:漂浮的云彩。
- 龙吟:传说中龙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风吹动的声音。
- 气袭衣衾:气流袭来,打扰了我的睡眠。
- 鹤梦:梦中梦见仙鹤。
- 沧海:比喻辽阔的大海。
- 通宝焰:可能指海面闪烁的光辉。
- 桑榆:指晚年,寓意享受春光。
- 孤鹃:孤独的杜鹃,象征孤寂。
- 缥缈:形容虚幻不实,高远的样子。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及的“龙吟”与“鹤梦”都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对龙与鹤的崇拜相关。龙代表着权威与神秘,而鹤则象征着长寿与高洁。诗中的意象借用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旭,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为人知晓。他的诗歌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人生的无常,因而写下此作,寄情于山水,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赠眠云道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日出时分,面对着朦胧的自然景象,发出感叹,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诗的开头,升旭的光辉照耀着混茫的天地,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冥思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游云”这一意象,表现了对理想境地的追求,似乎是在问自己,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何处才是归宿。
“风吹稀发龙吟冷,气袭衣衾鹤梦惊”,这两句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波动。风的呼啸让人从梦中惊醒,似乎暗示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挣扎。而“沧海伏沉通宝焰,桑榆栖住享春光”则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深刻的反思,虽然生命如沧海般浩瀚,但在春光中却又显得温暖而短暂。
最后的“孤鹃啼响千峰里,缥缈高堂更断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孤鹤的啼鸣象征着孤独与哀愁,而“缥缈高堂”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令人感到深切的惆怅。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升旭漂漂照混茫:日出时的光辉照耀在朦胧的天地间,给人以清新感。
- 游云焉得白云乡:漂浮的云彩,何处才能找到理想的白云之乡?
- 风吹稀发龙吟冷:微风吹来,带着寒意,似乎在诉说着某种神秘的声音。
- 气袭衣衾鹤梦惊:气流袭来,惊醒了梦中那只仙鹤般的梦境。
- 沧海伏沉通宝焰:大海的深沉中,闪烁着如宝石般的光辉。
- 桑榆栖住享春光:在桑榆树下安静栖息,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 孤鹃啼响千峰里:孤独的杜鹃在千山之中啼鸣,回荡着孤寂的声音。
- 缥缈高堂更断肠:高远的堂宇,带来更深的哀愁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日出比作“升旭”,形象生动。
- 拟人:把风的吹拂和气流的袭来描述得如同有生命一般,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沧海伏沉”和“桑榆栖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生命无常的反思以及深切的孤独感。诗人借助自然的美好,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感伤,体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升旭:象征希望与新生。
- 游云: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
- 龙吟:寓意神秘与力量。
- 鹤梦:象征高洁与渴望。
- 沧海:代表广阔与深邃的生命哲理。
- 孤鹃:象征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升旭”指的是什么?
- A. 日出
- B. 月亮
- C. 星星
-
诗人通过“孤鹃”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哀愁
- C. 愤怒
-
“沧海伏沉”中的“沧海”有哪些象征意义?
- A. 广阔
- B. 浅薄
- C. 明亮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赠眠云道者》与《登高》(杜甫):
- 二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但《赠眠云道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登高》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的沉重思索。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收录了明代诗人的重要作品。
- 《古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