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一作方干诗)》

时间: 2025-01-26 03:38:12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作者: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这个日子,钟鼓声喧闹,送别的队伍匆忙地装车。
晨曦中的厨房刚刚点燃新火,轻柔的柳条在清霜的映衬下显得暗淡。
我拿起镜子照看自己的白发,举杯与朋友谈论故乡。
每当看到儿女们的泪水,今天我自己也不禁沾湿了衣裳。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日:指送别的日子,清明。
  • 车徒:指乘车的人和赶车的马车夫。
  • 晓厨:早晨的厨房。
  • 轻柳:柔软的柳树。
  • 翻霜:指柳树因霜寒而变得黯淡。
  • 传镜:传递镜子,照镜看自己。
  • 华发:白发,常用来比喻年老。
  • 故乡:自己的家乡,情感寄托之地。
  • 儿女泪:儿女因为离别而流下的眼泪。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代表缅怀故人,寄托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华发”与“故乡”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乡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5年-约785年)是唐代诗人,祖籍今江苏扬州。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咏物抒情见长,作品多描写人情世事,富有人文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反映出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和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作者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送别场景与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篇以“钟鼓喧离日”引入,生动地展现出送别的热烈气氛,同时也透出一丝离别的沉重。接着,诗人通过“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的描写,暗示着时光流逝和自然的变化,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展现了诗人对自身老去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似乎在镜子中不仅看到了白发,也在回忆往昔的岁月。最后一句“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对儿女情感的共鸣,表达了离别带来的伤感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亲友的祝福,也有对离别的惆怅,体现了人们在清明节对生者与逝者的双重思考,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诗中对亲情的细腻刻画使得这首诗在唐诗中显得尤为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钟鼓喧离日:钟声和鼓声热闹地响起,象征着送别的场景,暗示着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2. 车徒促夜装:车马匆忙准备,夜晚的送别显得急促,反映出离别的紧迫与不舍。
  3. 晓厨新变火:早晨厨房里刚刚点燃火,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也暗示着送别后生活的继续。
  4. 轻柳暗翻霜:柳树柔软却因霜寒而显得暗淡,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衰老,暗含着对离别的伤感。
  5. 传镜看华发:通过照镜子看见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自己老去的无奈与感慨。
  6. 持杯话故乡:举杯与朋友谈论故乡,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
  7. 每嫌儿女泪:每当看到儿女流泪,就会感到心痛与不安。
  8. 今日自沾裳:今天自己也因感动而泪水沾湿衣裳,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二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用“华发”比喻人老,深刻表现了生命的无常。
  • 意象:通过“轻柳”、“华发”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怀旧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送别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呈现出浓烈的人情味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鼓:象征送别的庄重与热闹,传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 轻柳:象征柔软与脆弱,暗示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
  • 华发:象征衰老与时光的残酷,反映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 故乡:象征归属与情感寄托,表达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时间的流逝
    C. 快乐
    D. 生命的希望

  2.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自然风光
    B. 离别与思乡
    C. 战争与和平
    D. 富贵与贫穷

  3. 诗中提到的“轻柳”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忍耐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戴叔伦的《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都描写了送别的情景,但王勃的作品更加突出理想与抱负,戴叔伦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