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顾明府罢归》

时间: 2025-01-11 11:41:46

祖帐临鲛室,黎人拥鹢舟。

坐蓝高士去,继组鄙夫留。

白日落寒水,青枫绕曲洲。

相看作离别,一倍不禁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东阳顾明府罢归
——戴叔伦 〔唐代〕

祖帐临鲛室,黎人拥鹢舟。
坐蓝高士去,继组鄙夫留。
白日落寒水,青枫绕曲洲。
相看作离别,一倍不禁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祖帐临近海边,黎族人群拥挤着小舟。高士坐着蓝色衣服的船离去,而我却留在这里。夕阳映照着寒冷的水面,青枫树环绕着曲折的小洲。我们相互凝视,仿佛是离别,心中的愁苦更加倍增。

注释:

  • 祖帐:指的是祖先的帐幕,象征着家乡或故土。
  • 鲛室:鲛人居住的地方,指海边的住所。
  • 黎人:黎族人,南方的一种少数民族,通常与水有关。
  • 鹢舟:一种小舟,适合在水上航行。
  • 蓝士:穿着蓝色衣服的人,这里指高士或文人。
  • :指编织的东西,可能指渔网或其他。
  • 鄙夫:指普通人或乡下人。
  • 寒水:指水很冷,暗示天气的变化。
  • 青枫:青色的枫树,象征秋天或离别的情景。
  • 曲洲:曲折的小洲,增加了环境的幽静和凄美。

典故解析:

  • 送君千里:古有送别之意,表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 高士:指那些志向高远、品德高尚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8-794年),字景仁,号梦阮,唐代诗人,生于清河,仕途平平,但诗才出众,尤其以送别诗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友人的留恋与对人生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友人顾明府的场合,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景交融,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友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送东阳顾明府罢归》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的开头通过描绘“祖帐临鲛室”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显清冷的氛围,暗示着离别的愁苦。接着,诗人描绘了“黎人拥鹢舟”的情景,突显出人们在海边的忙碌与生活的艰辛。

高士离去,鄙夫留守的对比,具有鲜明的对立面,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对“高士”理想的追求,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在“白日落寒水,青枫绕曲洲”的描写中,夕阳西下,寒水映照,青枫环绕,这种自然景象与离别情感交相辉映,令人感受到一种凄美的孤独。

最后一句“相看作离别,一倍不禁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离别的愁苦在这里达到了顶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切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心理,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是一首在意境和情感上都颇具深度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祖帐临鲛室:诗人首先描绘了他所处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黎人拥鹢舟:这里描绘了黎族人忙碌的情景,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3. 坐蓝高士去:高士的离去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远去。
  4. 继组鄙夫留:普通人的留守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5. 白日落寒水:夕阳西下,寒水映照出离别的凄凉。
  6. 青枫绕曲洲:青枫树的环绕象征着离别的凄美。
  7. 相看作离别:相视而泣,情感愈加深厚。
  8. 一倍不禁愁:愁苦的加深,强调离别的痛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坐蓝高士去,继组鄙夫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白日”、“寒水”、“青枫”等意象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拟人:将离别的愁苦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鲛室:象征着远方与未知。
  • 鹢舟:代表着流动的生活与人们的忙碌。
  • 寒水:象征冷漠与孤独。
  • 青枫:象征着秋天与生命的无常。

这些意象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情感上引发共鸣,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高士”是指?

    • A. 普通人
    • B. 品德高尚的人
    • C. 渔夫
    • D. 学者
  2. 填空题:诗中“白日落寒水,青枫绕曲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3. 判断题:诗人对离别的情感是愉快的。(对/错)

答案:

  1. B
  2. 描绘了夕阳西下,寒水和青枫树环绕的凄凉离别情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送别的情感。
  • 李白的《送友人》:也表现了对朋友的送别与不舍。

诗词对比:

  • 《送东阳顾明府罢归》 vs 《送友人》
    • 主题: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 风格:戴叔伦的风格较为细腻,李白则更为豪放直接。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唐代诗人对友情和离别的共同感触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