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尽鸿先至,春回客未归。
蚤知名是病,不敢绣为衣。
雾积川原暗,山多郡县稀。
明朝下湘岸,更逐鹧鸪飞。
白话文翻译:
寒冬已尽,候鸟鸿雁先到,春天回来了,可我这个客人却还未归。早已知道自己名声在外是病,因而不敢绣制衣服。雾气在川原上聚集,四周变得昏暗,山多的地方,县城却稀少。明天我将沿着湘江岸边而下,继续追逐那飞翔的鹧鸪。
注释:
- 寒尽:寒冬已尽。
- 鸿:指鸿雁,春天的候鸟。
- 蚤:早,早早地。
- 知名是病:已知自己的名声是病,指因名声而感到不安。
- 绣为衣:绣制衣服,指创造或装饰自己的形象。
- 雾积:雾气聚集。
- 川原:平原和河流。
- 稀:稀少,表示人烟稀少。
- 湘岸:湘江的岸边。
- 鹧鸪:一种鸟,常在春季鸣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景然,号阮亭,原籍山西,后迁居长安。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诗人描绘了春季的到来与自身的孤独感,反映了他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的描写呈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但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歌鉴赏: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是一首描写春天到来的诗作,诗人在春季温暖的气候中,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孤独感。首句“寒尽鸿先至,春回客未归”通过鸿雁的归来与自己未归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的缺失。接下来的“蚤知名是病,不敢绣为衣”,则体现出诗人对名声的敏感与自我反省,因名声而感到的不安使他不敢自我装饰,反而显得更加孤独。
“雾积川原暗,山多郡县稀”用浓雾的意象描绘了苍茫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空灵的氛围,暗示了人迹稀少的状态,增强了诗中的孤独感。最后一句“明朝下湘岸,更逐鹧鸪飞”则展现出一种希望与追求,尽管身处孤独,诗人依然期望能在湘江岸边追逐自由的飞鸟,寻求生活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让人感受到一种既美丽又哀愁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尽鸿先至:冬天结束,鸿雁率先归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春回客未归:春天来了,但我这个游子却还没有回去,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蚤知名是病:早已明白名声带来的负担,感到名声如同一种病痛。
- 不敢绣为衣:不敢以名声来装点自己,象征着内心的羞愧和无奈。
- 雾积川原暗:雾气在河流和平原上聚积,环境显得阴暗,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心境。
- 山多郡县稀:山多而县城稀少,进一步渲染出空旷和孤独。
- 明朝下湘岸:明天我将沿着湘江的岸边走去,带有一种希望的情绪。
- 更逐鹧鸪飞:继续追逐自由飞翔的鹧鸪,象征着对自由和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名是病”形象地表现名声的负担。
- 对仗:如“寒尽鸿先至,春回客未归”,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鸿雁、雾、山、鹧鸪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丰富的自然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独白,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名声的反思以及对生活希望的追求,展现了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自由与归属。
- 绣衣:象征个人形象的修饰,反映内心的挣扎。
- 雾:代表孤独与迷茫,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 鹧鸪:象征自由的追求,带来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尽鸿先至”意指什么?
A. 冬天结束,春天到来
B. 夏天来临
C. 秋天来临
D. 秋冬交替 -
“蚤知名是病”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名声的自豪
B. 对名声的自责与无奈
C. 对名声的漠视
D. 对名声的渴望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几种?
A. 山、河、雾
B. 海、石头、树
C. 草、云、日
D. 风、雪、雨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中春天的气息,但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积极向上的情感。
- 《春晓》:通过简单的句式表现春天的美好,强调了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